- 註冊時間
 - 2014-5-1
 - 最後登錄
 - 2025-3-25
 - 在線時間
 - 2599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14017
 - 帖子
 - 740
 - 精華
 - 0
 - UID
 - 109037
  
 
 
 
    
 | 
 本帖最後由 barner 於 2019-1-13 15:22 編輯  
 
文中提到:bi amp 則是高音與低音各用兩條喇叭線接入,不透過內部被動紛音器 , 直接把擴大機的電流送給喇叭 ,也就是做主動式分音! 
文中提到:む高音與低音各用兩條喇叭線接入め,印象中沒看過這樣的音箱,不是多是+-兩條線接入一個音箱嗎?有看過一個音箱用4條線連接擴大機的輸出端的嗎? 
 
 
有的 有些喇叭 有做 bi amp 跟 bi wire 雙端子接線  
 
但如果沒有這樣的端子 一般的啦叭 也可以自己拆開  
 
自行把 高音 中音跟低音的喇叭接點 接出來 各連接外部的 後級 這樣就是 bi amp 的接法 
 
一個喇叭 三音路 要六條線 三台立體後級 
 
好玩的地方是要在前級跟後級間 加上一個三階電子分音器 (也有其它混音器可選擇) 
 
這樣就可以 自行調整 高 中音的分頻點  中 低音的分頻點 還有分頻衰減 斜率 
 
高 中 低音的各別 左右音量  
 
調整出來 比在前級調高低音 跟 loudness 效果好太多 
 
我們常聽到 原音重現 (承上篇) 其實我們只是聽到錄音師 要我們所聽的 
 
但每個人感受不一樣 我們希望我自己能改變音樂 聽到我自己 最想聽的 
 
主動式 電子分頻 把各音域分離 用各別的後級 推動自己喇叭 就可以達到 這樣的需求   
 
也可發揮到自己喇叭等級的需求  (喇叭是音響等級 70%的主角) 
 
效果比買發燒線 管機 大功率後級 這些降低失真的設備還好玩 音效變化更大  
 
我以前有這樣玩過 但後來 有些器材 被朋友借走 就再也沒回來 
 
看到你這個討論 讓我想起以前的熱誠  
 
不過 我的器材 都是二手的破銅爛鐵 就是啦 
 
 |   
 
- 
5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