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3 提早的清明祭祖.
早年的婦女多無謀生能力, 子女幼小時, 如果不幸老公身故, 夫家又無足夠財力繼續供養的話, 經常就會遇到必須帶著子女另行改嫁的命運.
筆者的祖母就是如此的情況 ( 改嫁 ), 其 先夫 的兒子, 生前曾經在竹苗交界的 獅頭山 修行多年 ( 台北市木柵的 指南宮 也待過多年 ---> 因此 指南宮 也去過不少次 ), 一直到八十好幾歲在筆者家裡 圓寂 之後, 最終是回歸於 獅頭山 的塔位裡面. ( 因其生前幫助筆者的叔叔很大, 他們家每年 清明節 都會去一次 ).
筆者當然就是負責 本家 的家族這部份. ( 獅頭山 只要一年去一次, 筆者本家卻是一年 7 + 1 次, 1 是 掃墓 ).
之前數十年 ( 筆者有印象的就已經四五十年了 ), 都是在竹東鎮的某一戶 ( 某房的大兒子 ) 人家的四樓供奉牌位 ( 因為不像有錢大戶有共同祠堂 ), 隨著其歲數漸長, 每天兩次爬上四樓開始有些問題, 其他戶的家庭又無適當的位置, 於是決定跟著潮流趨勢, 把牌位遷移到縣內某宮廟的塔位裡面.
今天上午就是遷移的日子, 程序就略了, 當然也沒拍照 ---> 這些鎖事, 沒必要拍個啥.
當然啦, 從今日開始, 對於每年不同節日的祭祀次數, 也可以減少了一部份. ( 時代終究不同於以前了 ).
..................................................
講到 獅頭山, 因為那位 大伯 長期在當地修行之故, 記憶中, 筆者從幼年開始就蠻常前往 ( 從竹東搭乘往 獅山 的巴士, 下車還要爬階數很多又很漫長的階梯, 爬起來並不輕鬆 ), 將近半世紀來, 從童年, 青年 ( 機車歲月 ) 到開車歲月, 一直到幾年前 " 教每個小孩實際開車上路 " 的日子, 不論是實際開到那裡的停車場, 或是繞過附近不到一公里的叉路....
半世紀下來, 到達廟宇現場與路過附近, 可能不下 50 次 吧.
搜尋舊日的檔案之後發現, 不管人物或是建築物, 只有 " 兩次 " 曾經有留過幾張的記錄, 分別是在 2004/02/29 ( 兩張小女兒 ) 與 2010/01/16 ( 十餘張建築物相關, 無人物 ), 兩次加起來的總數量只有 2x 張 而已, 天啊, 長達半世紀以及 " 不 下 50 次 " 耶.
不過... 至少有拍過啦.
2004/02/29 仰望 獅山大樓. ( 童年時代, 曾經在那裡吃過數次午餐... 齋飯 ).
一趟行程, 只幫小女兒拍了兩張. ( 兒子與大女兒, 居然都未曾拍過 ---> 多年期間, 曾經幾次帶三個小孩去遊玩, 吃過幾間館子, 也喝過幾次飲料, 卻都沒拍過照...吃比較重要, 呵呵 ).
按這裡顯示圖片
2010/01/16 遙望. ( 紅圈是塔的位置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左緣是停車場, 有三層以及另一處空地 ---> 數百個停車位子, 非特別節日的話, 一定會有地方可以停. ( 三個小孩很多次練習開車上路, 分別都曾經讓他們開進去那裡數次, 居然沒特別拍過半次 ---> 腦袋裡面只會想著 開車 這部份, 因為事關人員的安全與生命, 根本不會想到其他比較沒那麼重要的事 ).
按這裡顯示圖片
早了兩天的 清明節 先遷完牌位, 也聯想到那位屬於筆者家上一代 同母異父 的大伯. ( 當然那位叔叔今天也去了一趟 獅頭山 ).
長達半世紀, 留下的人物影像居然是 " 接近零 " ....
或許, 改天真的該特別找個空檔, 再實地的去做一次更為完整的相關記錄.
至於小孩的部份嘛, 就免了 ---> 反正在全台灣其他縣市的, 數量早就多到數不清了. ( 自己單獨去, 或頂多跟 另一半 就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