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最後由 yes5155 於 2012-6-29 00:29 編輯
13# aa520714
一開始沒針對雜草先行處理,就像你所描述的水田,看起來雜草不多也不難處理,但是耕耘後泥土裡的雜草種子輪流生長就非常麻煩.
而這種子可以留在土裡休眠超過3年以上,隨時伺機生長,在這有機種植討論區裏當然不便談論化學用藥,但如果不是有機栽培還是建議先使用一次
我認為以有機種植觀點來說一開始要先誘發土裡的雜草種子(犁田.灌溉.誘發.犁田.灌溉.誘發),並且未產生新種子之前再次耕耘犁田,經過重複程序才可以減少土內雜草種子,最後才可以培土,我這邊泥土要大太陽約5天才會完全乾,你要將田裡的水從最低處排出,檢查是否有其他流水進入,若真的水也放乾了.經過太陽也曬了好幾天,我看一定有問題.
但是問題又來了,一般都是引用灌溉用水,而這外來雜草種子又循水路進入.所以有機種植還必須有獨立的水井提供灌溉用水.
外圍必須圍有一定高度的細網,一些種子是靠風力傳播
我覺得若真的要實施有機栽培最好方式還是要建立溫室栽培,無論是雜草種子或是病菌蟲害都能隔絕在外,而有機露天栽培與一般農業栽培據英國劍橋大學研究要耗損時被金錢與心力,所以我無法採用純有機栽培,因為我大部分只是種樹木
參觀過有機栽培農場,其實理想比較多,真正收成少,大部分還是仰賴政府計畫補助得以生存,也耗損不少農業資源分配,至於我們業餘休閒而言,我估計只能照顧維持200坪以內溫室
所以我只是儘量無毒.
至於我個人規劃,因為雜草抑制席以我面積粗估需要約2萬元,且考量日後還要再處理廢棄物時很麻煩,而周邊是種植水稻,先前已經聯絡隔壁鄰田,就待稻穀收割留下稻草,以宜蘭地區種植三星蔥的方式覆蓋,減少雜草生長,而目前先以引擎割草機及手工拔草控制生長速度,而我還在上班,當然來不及處理,所以日後一些空地長草還是會以化學藥劑作一次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