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雄山上做了數十年的山農,就是沒有聽過或看過臺灣也有鼴鼠,本來還一直以爲這鼠輩只有國外才有的.前天看了陳青大的這篇帖子,才知道國內也有鼴鼠,一時真是大爲驚奇!
當初買下2home時,就發現院子有鼴鼠的蹤跡.有次聽一位園藝業者說:院子有鼴鼠如果不除,繁衍就會越來越多,最後∼∼∼∼∼∼.沒有想到後果會這麼嚴重!萬一院子被挖爛了
怎麼辦?爲此苦惱了好幾天.到圖書館·材料行·園藝店到處去找資料,想看有什麼好方法可以防犯這個會挖爛院子的鼠輩!就這樣展開與鼴鼠的抗戰,一戰就打了八個年頭,在八個年頭中也陸續的更新了四種捕鼠的工具,一種驅鼠的材料.在對抗的過程中,也增進了不
少對鼴鼠生態及行爲的瞭解,進而在這三·兩年來體會到防鼴鼠最好的方法,不是消滅牠!而是不管牠!不要在意牠!
鼴鼠雖然眼部已退化,但其他的感官則非常的靈敏.除了嗅覺·聽覺以外,鼴鼠更有能測知附近環境溼度的能力.有一年秋末,我移植一棵石楠(杜鵑科),移植之後每天澆水以保持土壤溼潤,結果發現遠在十餘公尺外的鼴鼠,已悄悄的往這移植方向挖了過來(間隔十餘公尺是草坪)!對於這個現象,我認爲鼴鼠除了可能測知溼度以外,另一個可能原因就是被蚯蚓在溼潤土壤活動時,發出的聲音所吸引.(蚯蚓活動時會發出聲音.我的推測是:當蚯蚓在通道中身體前後活動,其底部的氣體受到壓縮或拉拔,這時氣流會從溼潤的洞壁與身體間通過所產生).有了這些對鼴鼠的暸解以後,當時就被我用來做爲引導鼴鼠的有效方法!提到捕捉鼴鼠.其實鼴鼠是很難被捕捉的鼠輩.由於鼴鼠是生活在密閉的空間裡,只需要一點點的空氣就足可供牠在裡面生存,因此一有任何的異味進入就很容易被察覺,所以在設陷時總是要手腳細膩的,然後再將其4公分多的通道修復.要做到百分百是不可能的
但如被發現有異時,鼴鼠就會以泥土堵住通道或將泥土推進陷阱裡,使其失去功能.
兩年多前,有一次在花圃裡發現一塊貓頭鷹的排泄物,裡頭有鼴鼠的骨毛,心想既然食物鏈已存在於這個還境,現在我又何必再插上一手!(其實已看過幾次了,只是之前並未這麼想)我決定不再與其對抗,有土堆,就用腳把它推平.有拱痕,就用爬子把它推推壓一壓.就這樣子過了一段時間.奇怪的是一切反而是歸於平靜!也許是牠們挖累了,也有可能是該挖的已經都挖了!
已經很久沒再看見新土堆,也少有看見花圃裡有拱痕.真是很難意料的結果啊!我想;野生動物都有其天生的領域本能,當其生存環境及食物受限時,多餘的鼠輩自然就會被迫離開,而當牠離開地洞時,既可能就被守在洞外的獵食者所獵捕.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管牠」!讓一切歸於自然!觀察這兩年來,院子裡的花樹並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花一樣開的那麼多那麼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