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by ""kevin""
其實由每個個人或不同群體的需求面來看:
(1) 世代務農者: 因種東西不敷成本,休耕補償聊勝於無,如果能賣個好價錢,當然渴望服用大補丸,此乃人之常情
(2) 休閒退休需求者: 希望降低成本及興建農舍門檻,不過,成本與需求供給曲線頗為吊詭,一旦門檻降低,需求勢必大為提昇,供給吃緊,價格自然上揚
(3) 投資客&建商: 苦無標的題材,休閒風,M型社會成型,正為炒作最佳時機,建商投資客者,當然伺機而動,豈可不提早佈局,獻金多給一點,左右決策
(4) 政客(唉,尊稱他們政治家吧): 急於繳交拼經濟成績單,長期性的政策不是大家關注的,短期立即可見的特效藥,最能立即轉移焦點;掌握決策者,也可合情合理合法的搭順風車呀,又可拯救地方,一舉多得
其實重點都在總體的農業發展及政策為何?
如果有具體的配套,配合都市發展,該開放就開放,否則留著也無甚經濟價值,10%的限制,本來就為了保證農業發展,但若降低到某個門檻,還有耕種的經濟價值嗎? 沒有的話,乾脆都劃為都市計劃區內,當建地吧,所以如果10%也放寬,又降為0.1公頃,個人以為壓根無耕種之經濟價值.同時也影響了有心務農的人,高經濟的農業作物也還是有人在做,但若因此政策,使其土地取得困難,似乎也不公平.
政府的功用,在保證公平與正義( 理想上啦),如果沒有照顧到各個群體,那麼就有愧於人民的託負囉,所以重點在於,如果該土地,已沒有經濟價值,就劃為非農地,原有的農地就應堅持原有的遊戲規則....
當然啦,這還有運作的空間,應該大家都想變非農地吧...不過依我個人來看,如果這樣,至少可以限制總面積,可以一大片都消失,而不會有那種錯覺,明明是農地,怎麼突然就冒出一間高級別墅了呢??
因為邏輯不通嘛,農民不是很窮嗎? 怎麼有錢蓋高級別墅?? 蓋了高級別墅的傢伙真的都在務農嗎??比例上是多少??
違規使用農地的告發作業,也不夠積極,隨便找個民代關說一下,也不用拆,了不起開個罰單,不信去我前觀音農舍看,沒有違建者大概只有我那戶而已啦(除了建商建的之外)
◎ 立法院已二讀通過農業發展條例,第十八條條文修正【將現行農舍興建面積下限由零點二五公頃,修正為零點一公項】
查證:尚未通過◎ 本項法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