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1-4
 - 最後登錄
 - 2025-10-27
 - 在線時間
 - 3556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24595
 - 帖子
 - 865
 - 精華
 - 0
 - UID
 - 56032
  
 
 
 
    
 | 
你知不知道巧克力是利用可可做為原料加工製作而成的?我想大家也知道 
它們的美味,所以想從頭尋找其讓人刺激味蕾的原因,想知道這麼好吃的食物到底 
是怎麼樣演變而成的,比如每個人最熟悉的阿華田,以及各式各樣利用巧克力來 
搭配的食物像巧克力蛋糕,巧克力口味的冰品,巧克力口味的的乖乖,巧克力口 
味的麻糬,巧克力口味的捲心酥以及我童年的回憶巧克力脆片以巧克力做為口味 
來搭配都是不二首選,還有利用巧克力做為有創意的料理像巧克力火鍋,巧克力 
棉花糖,巧克力水果盤都讓大家愛不釋手,但卻很少人知道一磅的巧克力需要400 
粒可可豆,還有可可豆中50%至60%的成分是可可脂,可可鹼和咖啡因的這些 
知識,所以希望帶大家探討關於這些貼近大眾日常生活中飲食的知識,揭開可可 
背後的神秘面紗,想了解不只是它們的美味,還包括它們知識,希望大家能把知 
識像吃巧克力一樣欲罷不能的一口接著一口,把它們都吃下肚。 
貳●正文 
一、特性 
可可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原產於熱帶南美洲、西印度」(薛聰賢,2003), 
主要分佈在赤道南北續10 度以內。可可樹(學名:Theobroma cacao 英文: 
Cacao),也叫“可加樹”。可可樹是一種梧桐科小喬木,它最大的特點是“老莖生 
花”和“老莖結果”,花直接開在樹幹上,果也直接結在樹幹上,花小而果實大, 
常年開花,四季掛果可可樹多用種子繁殖,亦有用芽接。種植後需3 至4 年才開 
始結果,6 年後結出的果實才能被使用,10 年以後豐收。可可樹年產80 個左右 
的果實,果實15 至20 厘米長,橢圓型,重達1 千克左右,有30 到40 個可可豆, 
剩下還有粘粘的糖膠。每棵樹一年只可以收穫1-2 千克乾可可豆。可可樹產果40 
年左右,在一生中貢獻1000 公斤左右的可可豆。 
可可的種仁裡含有50%的脂肪,20%的蛋白質,10%的澱粉,還有少量的糖分 
和興奮物質-可可鹼等。可可種子發酵烘乾後,提取出30%的可可脂,餘下的物 
質就可加工成可可粉,干豆可作病弱者的滋補品與興奮劑。可可脂在常溫下是固 
體,但一到37℃就開始熔化,而人體口腔溫度是37.5 度,所以用可可脂製造的 
巧克力,拿在手裡不會熔化,含到口裡才會熔化。 “只熔你口,不熔你手”也因 
此成了廣告詞。可可是一種較好的能量補充劑,許多國家把可可樹譽為“神糧樹”。 
二、形態習性: 
高5-8 公尺,離地1 公尺起即分枝,樹形簇生狀,樹皮粗糙,灰黑,嫩枝被 
可可的栽培與利用 
2 
毛淡綠,先端生紫色腋毛,葉互生下垂,紙質全緣,嫩葉淡紅被毛,花簇生於主 
幹或老枝旁,幾乎全年開花,多在早晨開放、授粉,以自交為主,異品種間也可 
雜交,但授粉率低,漿果長橢圓形,兩端尖,有10 條縱溝,外皮堅硬,並有疣 
狀突起,幼果期落果率高,種子(即可可豆)扁平,橢圓或圓形,乾燥後自白轉赤 
褐色,內部充滿有褶的子葉。 
三、栽培與繁殖方式: 
以年平均溫24-28 ℃,最低溫不低於15℃,雨量平均,表土深厚多孔且排 
水良好,富含腐植質的壤土為宜。 
一般常用的繁殖方法有播種,扦插,壓條,嫁接。以播種及嫁接法較普遍。 
四、種類 
表一、可可樹的品種型態差別 
品種 
型態 
Criollo Forasterio 
樹 
性 
樹勢 
風土適應性 
抗病蟲力 
遮蔭樹 
性狀 
產量 
較弱 
選擇較嚴 
弱 
要 
較固定 
較低 
強 
大 
強 
可不必 
易變 
較高 
果 
實 
果肩縊痕 
肩幅 
先端 
縱溝 
表皮 
果皮 
無 
潤 
尖,略彎曲 
10 條,其中5 條特深 
凹凸,多疣 
紅色,稀有黃色; 
較軟易剖開 
有 
較狹 
較圓 
較淺 
平滑,稍有粗疣 
幼時綠色,後變黃或淡 
紅,最後深紅色;堅硬 
種 
子 
外型 
顏色 
苦味 
品質 
較圓渾 
白至淡紫紅 
少,味甘 
優良 
稍扁平或扁圓 
紫紅 
強,澀味 
稍差 
(余玉賢,1978) 
可可的栽培與利用 
3 
五、生長特性: 
可可樹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23~32 度。栽培土質的方式可以以肥沃之 
砂質壤土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但較小的樹定植時須預埋基肥,年終施肥 
2~3 次,較大的樹應提高磷、鉀肥促進結果。較大的樹做整枝不可強剪。 
可可樹怕風,應設置防風林,幼樹應種植庇蔭樹,待長成即可砍去,宜密植, 
因其淺根性,中耕不宜過深,可可授粉率極低,落果率高,故每株花數以萬計, 
果數卻不過百顆。可可植後五年開始收穫,盛果期約在10 年以後,可結35-40 
年。採收須把握成熟度,以果實搖之有聲,敲之似鼓為成熟象徵。 
六、病蟲害: 
可可樹病蟲害是由非寄生生物與寄生生物之原因所引起。非寄生生物如氣 
候、土壤、栽培技術等原因,如矮生病、早熟病、可可硬直病、核果病、黃熱病 
等。寄生生物如胭脂蟲、蠟蟲、可可薊馬、黑莢病、可可乾枯病、莢腐病、白蟻、 
綠綿葉蟲、穿孔蟲等。 
七、病蟲害防治: 
適合從改善栽培方法、加強園地管理,利用天敵尅制、育成抵抗品種等方面 
著手,並配合使用藥劑防除,減除燒毀被害部份即徹底清理園地。 
八、採收: 
可可樹從第5 年起就可開始結果,壯年期的樹幾乎可以終生開花,但每年中 
以9 月至翌年三月最盛,結實率以秋花較高。「自落花至果實成熟需6~6.5 個月, 
故主要收穫期為3~6 月。」(余玉賢,1978) 
表二、台灣可可樹每株收量紀錄 
莢果收量 種實收量 精製豆收量 
樹齡 
個數 重量 
(公克) 
粒數 重量 
(公克) 
重量 
(公克) 
百分率 
(%) 
嘉義 Fremdlings 
Fremdlings 
5 
15 
34 
83 
3,590 
10,200 
568 
1,379 
560 
1,379 
244 
589 
40.0 
43.0 
屏東 Kreolen 
Fremdlings 
9 
9 
63 
47 
18,608 
21,522 
4,837 
3,857 
4,837 
3,857 
1,453 
1,240 
35.7 
36.2 
項目 
試 
種地 
品種 
可可的栽培與利用 
4 
(余玉賢,1978) 
九、從可可豆的處理與可可包裝貯藏: 
(一) 發酵處理 
有許多種發酵方法,所有方法都需要把可可豆從果莢挖出,並且堆在一起, 
培養微生物,在可可豆的膠質物上進行發酵。 
小規模發酵通常把可可豆堆在一起後,用香蕉葉蓋緊。每堆可可豆的數量從 
25 公斤到2500 公斤都可以。發酵時間約需要五天,有些農民會在第2-3 天時進 
行攪拌動作。小量發酵可以利用藍子,用葉子襯在藍子底部和週邊,來做發酵。 
同樣的,也可以在地面挖發酵池,不過這種方式不容易把發酵後的汁液排掉。 
在可可庄園,一般都利用可以裝下1000 -2000 公斤可可豆的大木桶裡進行發 
酵。木桶必須能夠把汁液排掉,以及讓空氣進入。木桶的寬度3-5 呎,深 3 呎。 
不過豆子不要堆太深約10-12 吋,通風才好。豆子上面蓋層香蕉葉 或是麻布袋, 
可以維持發酵所產生的熱。每天,可以把豆子從發酵桶倒進另一個桶子,確保發 
酵平均,以及增加通氣。大型發酵的時間會比較長,約6-7 天完成。 
因可可豆外面包有一層含有糖分的膠質果漿,可可採收後,如不經發酵處理, 
加工後將帶苦澀味,香氣淡薄,色澤烏暗,品質不佳。 
(二) 乾燥處理 
可可豆發酵之後,接著進行乾燥工作,把含水量自60%降低至7.5%。乾燥 
工作必須很小心進行,確定沒有產生雜味。乾燥過程不能太快,如果太快速,發 
酵階段即開始的化學作用無法繼續完成,會產生酸味,苦味也加重。如果乾燥過 
程太慢,會發霉,產生雜味。乾燥溫度不能高到65℃。 
可可豆發酵後,還含有約30%的水分,外觀雖以變色,而內部仍未改變,需 
再經乾燥處理,除去水分,並分解生豆所含苦素,使顏色變褐,產生香氣。 
(三)包裝貯藏 
可可豆經過乾燥處理後,即可裝袋,每袋重量不一定,有50、63、89、100 
公斤等,依產地習慣而有所差異。 
而可可豆貯藏時必須注意「可可豆貯藏時,常易為1 種放射絲菌所侵襲,於 
可可的栽培與利用 
5 
20~25℃氣溫下一經感染,經52~76 小時,可可豆及腐敗生臭。」(余玉賢,1978) 
十、用途: 
可可果實可分果殼、果漿,及種子三部分,此三部分都有用途。「果殼可做 
飼料、肥料、燃料,或加以雕刻做成玩具及裝飾品。果漿可做果凍、酒精、醋酸, 
或用以釀酒。」(余玉賢,1978)。果實經過醱酵及乾燥的處理之後,可製成可可 
豆,去殼取仁,接著焙炒輾碎,可加工製成可可粉,及可沖泡為芳香之飲品。也 
可將可可粉加牛奶和糖,製成膾炙人口的巧克力糖。另外「可可粉可當強壯劑及 
利尿劑。」(鄭元春,1990) 
十一:從可可豆到巧克力的製造 
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豆,顏色是紅褐色,本身味道相當苦,而巧克力製 
品中的甜味是製造過程中添加的糖、牛奶等其他材料所造成。 
純度越高的巧克力製品,顏色越接近紅褐色,味道也較苦,但可可的香味卻 
較濃,因此許多喜歡品嚐巧克力的人,選擇純巧克力,享受可可的芳香。 
可可豆成熟後,經過發酵、烘培、篩殼、研磨等過程,就可提煉出可可漿,經過 
過濾之後,便可產生可可脂及可可粉。再加上其他原料,如糖、牛奶、乳化劑、榛 
果等,攪拌、精煉就可成為現在市面上的各式的巧克力製品了。 
在巧克力製造過程中的每一步驟,都關係著巧克力的美味與否。巧克力是經 
過繁複過程所製作出來的精品,每一步都必會有殘留的顆粒狀雜質,可可的香味 
也須小心精細,尤其是發酵及烘焙的過程,更關係到巧克力的外觀及色澤。製造 
巧克力各種手續中,「研磨」是決定巧克力好吃與否關鍵,可可豆研磨的越細緻, 
製造出來的巧克力表面越光亮,口感越細滑,不但入口即化,同時不存留較久。 
十二:成分 
可可豆含有約0.05~0.36%極微量的咖啡因。可可特有的風味及興奮性,則 
因是含有可可鞣酸及Theobromin 的生物鹼。「Theobromin 含量,因產地及品種不 
同而有差異,大致各部器官含量為,豆粒1.34~1.66%、種皮0.42~1.11%、嫩葉 
0.55%、成葉1.29%、老葉微量,根不含有。」(余玉賢,1978) 
可可的栽培與利用 
6 
表三、可可成分分析 
水分 
(%) 
灰分 
(%) 
蛋白質 
(%) 
纖維 
(%) 
脂肪 
(%) 
澱粉 
(%) 
無氮物 
(%) 
咖啡鹼 
(%) 
連皮 7.93 4.61 14.19 4.78 45.57 5.85 17.07 1.49 
去皮 6.79 4.16 14.13 4.63 46.19 6.06 18.04 1.58 
煎炒品 5.58 3.59 14.13 3.93 50.09 8.77 13.91 1.55 
捏塊 4.16 3.63 13.97 3.40 53.03 9.02 12.79 1.56 
巧克力 1.89 1.89 6.18 1.35 21.02 4.54 63.23 0.67 
(余玉賢,1978) 
参●結論 
以前對可可的印象是可以做成美味的食物-巧克力,可做成各式各樣的零食 
和飲品,但在以可可作為專題深入研究之後,才知道之前對可可的認知是多麼的 
膚淺,從可可樹的栽培、採收、發酵、包裝等處理都是缺一不可,想要有好的結 
果光是最根本的栽培就要做到滴水不漏,如何栽培如何防治病蟲害,每一個步驟 
都必須注重謹慎,知道原來要吃到巧克力是要經過重重考驗,讓我覺得,其實可 
可並不只是個食物那麼簡單,經過可可的研究之後,巧克力吃起來也就更美味了。 
肆●引註資料 
1.薛聰賢(2004)。台灣花卉實用圖鑑,第10 輯。彰化縣:台灣普綠有限公司出版。 
部。 
2.薛聰賢(2003)。台灣花卉實用圖鑑,第4 輯。彰化縣:台灣普綠有限公司出版。 
3.余玉賢(1978)。經濟果樹 上。台北市:財團法人豐年社副社出版部。 
4.鄭元春(1990)。台灣自然觀察圖鑑14 特用植物。苗栗縣:渡假出版社有限公 
司。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