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7-19
- 最後登錄
- 2020-5-17
- 在線時間
- 235 小時
- 閱讀權限
- 50
- 積分
- 2135
- 帖子
- 120
- 精華
- 0
- UID
- 110264

|
任何工法都很好
環境條件應為首項考量
次為預算
至於技能往往被預算高低忽略了
框架式的結構工法
施工快速
但
基礎工程
往往停留在20年前的邏輯
或許是承攬者因預算低
不得不...
怎麼說呢?
舉例說明
一樓浴室.公共空間.室外露台...至少三種高程
A工法:傳統RC
B工法:隔柵樑(日本稱-根太,老外叫FLOOR JOIST)
A 工法比較無技術上的問題
B工法台灣的做法不像日本及歐美
不同高程靠不同肢材尺寸產生
底樑的基礎螺栓預埋也無法精準
螺桿僅靠單點與牆基連結...?
太多太多...,屋主也聽不懂,只知"便宜點"
錯誤的設計當天災來臨時...
倒楣的天災沒來,小問題一堆
問廠商,一推256
結果屋主變苦主
非集合住宅的構工方式非常多
如清水模的運用
膠合樑的應用
緊結構件(俗稱鐵件)的運用
膫解各項諸元的設計師
都能將木結構.鋼構.RC混合使用
創造出"以人為本"的建築
他沒有單價
只有總預算
這樣的概念似乎被比價的惡質環境
漸漸遺忘掉
|
-
4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