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31 裝 福菜.
回算起來, 首梯次醃製的酸菜, 兩個大桶, 19 + 15 棵 = 34 棵. ( 單棵 都相當大, 份量讓人很滿意 ).
四處分送許多不同的親友以及外家之後, ( 包括另一半的弟與妹 ), 剩下來的, 把葉片剝下來, 開始曝曬.
總共剩餘 18 棵. ( 送掉 16 棵, 幾乎一半 ... 幸好剩餘還有過半 ).
雖然陽光狀況還可以, 但是葉片既寬又厚, 很難曬....進展緩慢. ( 距離乾燥程度足夠, 可以變成 另一半 想要的 梅干菜, 還早哩 ).
歷經三天的陽光之後, 筆者打算....等到曬完第四天, 把 一半 先裝瓶, 變成 福菜.
另外的一半, 繼續曬 ---> 另一半 偏好 梅干菜. ( 一人分一半, 公平....雖然都是 一家人吃飯, 除了送掉之外, 最後都只會 下了家人的肚 而已, 沒在分妳我 ).
人算不如天算...第四天早上, 下雨了. ( 預報的連續五天太陽, 只出現三天... 後面的預報, 又是連續的雨天 ).
01/31 上午載老人家回診, 中午與下午又忙於自家姊妹 ( 包括外甥或女與其配偶跟後輩 ) 的聚會.
直到傍晚五點, 逐漸散場 ---> 該送的, 該分的, 也都給完了. ( 酸菜 或是一堆 青菜 ).
走到屋前, 一個 " 已經沒效用 " 的公車候車亭. ( 從一天十來班, 變成三班, 兩班, 一班....後來徹底沒了, 公車已經停開多年. )
因為裡面可以遮雨, 昨天 01/30 傍晚收起來的時候, 另一半 暫時先掛在亭內. ( 以為 01/31 還可以繼續拿出去曬 ).
為了空間利用, 還使用許多的曬衣架.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
因為後面多天都不會出太陽, 那些厚實的葉梗也很不好曬.
考量那些酸菜的乾度與鹽度, 筆者決定 ---> 統統變成 福菜 好了.
另一半 當然沒意見. ( 她對於這個品種, 也非常不滿意, 超級難曬的東西, 整死人 ---> 第二梯次的 甜芥菜, 01/30 已經正式開醃, 她也很高興, 因此.... 她想要等待第二梯次, 再把全部變成 梅干菜 ).
於是, 筆者找了一堆舊的瓶子, 開始 " 努力奮鬥 ". ( 包括需要的器材與工具, 略 ).
歷經大概兩小時, 終於可以驗收成果.
600ml 左右的瓶子, 總共有八瓶. ( 沒有特意塞到非常緊實, 差不多就可以了 ---> 傳統的許多舊觀念, 未必都對, 科學知識比較重要 ).
按這裡顯示圖片
並且標示, 是在 2025/01 裝瓶的.
按這裡顯示圖片
按這裡顯示圖片
可惜之前送掉了將近一半的酸菜, 要不然, 光是首梯次醃製的, 就是超級大豐收. ( 醃製時候的的生菜重量, 超過 百斤 ).
不過, 鄉村生活, 本來就是這裡送那裡送.
收到酸菜的親友那種高興的神情, 或是一起聚餐時候, 來自口頭上的稱讚 ( 說 酸菜湯 超級好喝, 筆者的技術經驗好棒棒...), 那些, 都不是幾瓶 福菜 可以相互比較的.
====================================
首梯次的芥菜, 在此正式結案. ( 成為收藏品, 未來慢慢吃, 或是偶爾用來送人 ---> 同一批的芥菜, 菜園另外還有兩棵生的, 可以割回家吃 掛菜雞湯...因為 另一半 不喜歡那種 葉梗非常肥厚 的品種, 所以, 連 留種 都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