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bb_angel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的池塘沒用水泥漏水的問題用引山泉嗔水補充解決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21#
發表於 2014-5-21 14:56:0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bb_angel 於 2014-5-24 07:21 編輯
kuan1950 發表於 2014-5-19 10:03
好棒的景觀池, 梅雨季節到了, 請多注意大雨預報


這幾天的強大瞬間雨量驚人,小橋流水沒幾分鐘就變成泥xxxx大瀑布:



像這種山溝沒有水泥構築的大排一個晚上就樹倒路坍了半條:



這種瞬間爆大雨量可以預料會沖刷嚴重,只好在雨小的時候趕緊用沙包加鐵皮阻止洪水繼續切割路基,有效嗎?




好像有效!等天氣放晴路乾了再來做補強措施吧?我和我老爸長年以來都重複做著差不多的事情,和洪水共同渡過充滿懷念的每一年的四季時光。如果路基被打穿洪水就會直接沖向我的大景觀池攔截大量的泥水做緩衝,所以我的景觀池其實是治洪池的功能?攔阻大水不穿路基水就山壁撞沒幾次可能就會變成山崩事情就變成更大條啦?

心理要有準備,平時可以是漂漂亮亮的景觀池大雨來時就會有可能變成這種大型泥水潭?有的人說為什麼不花點錢乾脆水泥灌一灌一勞永逸?錯!多年前試過了灌水泥的結果是大水有智慧自己找出路,這裏打不穿就穿別的地方,所以善待這種山坡地用自然工法引導大水比較好也比較長久?

這回考慮和一些鄰地的作法一樣讓沖刷比較嚴重的地方穿上雨衣,用塑膠防水布覆蓋?

11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1

22#
發表於 2014-6-11 10:34:2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n2home 於 2014-6-11 10:36 編輯
bb_angel 發表於 2014-5-21 14:56
這幾天的強大瞬間雨量驚人,小橋流水沒幾分鐘就變成泥xxxx大瀑布:


感謝您的分享
這讓我們深切體認

1.『和大自然和平共處』...  不容易啊!
2.  天下沒有白吃的『景觀』
3.  調整心境和想法才有快樂的生活

PS
期待您的繼續分享  ....  故事和心情  

舉報

Rank: 6Rank: 6

23#
發表於 2014-6-11 12:55:0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bb_angel 於 2014-6-11 16:59 編輯
n2home 發表於 2014-6-11 10:34
感謝您的分享
這讓我們深切體認


端節過後沒幾天,一個常住山上寺廟中的長輩親戚來訪山居,看了我在山居的努力的成果和過了半天的小黑蚊圍繞的生活後,告訴我自古以來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硬把山坡地推平了來用水就會向您討回公道?在山坡地生存其實盡量順其自然比較好!

我感覺到只要試圖用人工去改變現狀代價真的不小,錢會越花越多下去!因為週遭鄰地三不五時換手經營常常會因增建地上物導致改變排水狀態,所以幾乎是永無止境的經營整理是常態,只要一放任不管一年半載下來美景就無影無踪啦?

DIY 手動修護費力費時一小塊坍方一個人堆土填回可能就會讓您做到心灰意冷,暫時就這樣止住大水無情的沖刷吧?有空閒再繼續堆到與路面平,把排水做好又可以撐個十年八年的:



我記得上一回和我在世的老爸一齊堆這個路邊缺口己經是快二十年前的事啦!所以手工 DIY 其實也沒有那麼不堪,反而那下一段用水泥打起來的不知道幾年前就被掏空沖得不知去向?過去的經驗是有些平台或路基是用土袋加上舊輪胎堆的好像沒有垮掉過?等樹根撐破土袋裂開後大水把土掏空垮下來也要個十幾年的時間!好好管理植被別讓雜樹亂長應該不會那麼快垮掉?

我很好奇的是;

這般大水過境,雨停之後那些魚蝦們居然還是在那裏快樂生活沒有被大水沖走?
9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4#
發表於 2014-6-13 00:03:4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在山坡地生存其實盡量順其自然比較好!

個人認為"比較"不好.
順其自然,如是不要去處理水及路的問題,人幾乎無法生存!
所以永無止境的經營整理在山坡地的確是常態也是心態必須去接受的一項事實.
人無法勝天,但相信自己可以處理多少就做多少,也就是多少要做.
6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5#
發表於 2014-6-13 01:14:58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bb_angel 發表於 2014-5-21 14:56
這幾天的強大瞬間雨量驚人,小橋流水沒幾分鐘就變成泥xxxx大瀑布:

這種路面容易出現雨水的徑流,,也就是大雨時路面也是形成河流。在路面多處做些順流導溝(可以導入溪溝之處),定時清理路面小導溝。這樣就可以維護到比較好的地步。自然順流有時候連路面都會蝕溝消失。
那棵樹應該是土中水已飽和,山溝侵蝕路面水也在這裡沖激。這裡的樹適當裁低會有助於防止傾倒。
6

查看全部評分

人跟景觀都是唯一的,帶著尊重的心情仔細欣賞品味,應該會有所穫益

舉報

Rank: 6Rank: 6

26#
發表於 2014-6-13 09:16:03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bb_angel 於 2014-6-13 09:19 編輯
山林雅境 發表於 2014-6-13 01:14
這種路面容易出現雨水的徑流,,也就是大雨時路面也是形成河流。在路面多處做些順流導溝(可以導入溪溝之 ...


山林大不愧是山林達人!如果我早在這裏貼文早知大樹要修『順流導溝』要先做,這幾次的大雨就不會讓我的樹倒路坍啦!昨天下到河溝仔細觀察的結果前面幾顆樹的確要趕快修掉鋸婑,因為底部河邊泥土幾乎被大水掏空半顆樹根!所以如果沒有優先處理往上游一顆顆相繼倒坍是早晚難免?

樹長到這麼大以前為什麼不會掏空呢?往回推的結論是:

1.今年的前梅雨瞬間暴雨量比往年大。
2.上游社區持續加速開發,山坡地人工景觀化的結果保水性就差得多了,大雨一來山溝水位漲得一年比一年快,當然雨一停退得也快?
3.小時候這片山林谷地佈滿池塘和梯田,就算大颱風雨的山溝水位也沒有現在的午後雷陣雨那麼大?
4.現在大家都是埋水泥管溝導水,把自己地上的水很快的就匯流導向下游,所以我這個『比較下游』的水溝一定會水位快速上升?

講到『順其自然』果然不是辦法,幾次大雨之後必定面目全非?現在我知道要『順著自然流向開闢小導水溝』!否則路很快就不見了?
3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7#
發表於 2014-6-13 09:34:4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bb_angel 發表於 2014-6-13 09:16
山林大不愧是山林達人!如果我早在這裏貼文早知大樹要修『順流導溝』要先做,這幾次的大雨就不會讓我的 ...

路面導溝的數量越多越好,這樣可以分攤侵蝕的速率。等導溝有個深度後,再用不織布舖在導溝上頭,路面長草之後穩固效果更佳。沒導溝植草效果就打折
2

查看全部評分

人跟景觀都是唯一的,帶著尊重的心情仔細欣賞品味,應該會有所穫益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8#
發表於 2014-6-13 11:26:4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bb_angel 發表於 2014-6-11 12:55
端節過後沒幾天,一個常住山上寺廟中的長輩親戚來訪山居,看了我在山居的努力的成果和過了半天的小黑蚊 ...

  我們的地上有很多這類的溝, 我都叫它"水路".

按這裡顯示圖片

  溝的兩旁, 我什麼都不做(其實, 別的地方也都什麼都不做...), 有小鳥會幫我種山麻黃和駁骨丹, 也會有龍眼想冒險試試看. 我們的地勢約在山中央偏高, 往上看, 是橘子園, 而且地勢較陡, 所以, 山上的水很快就沖到我們這裏, 一個方向由雙影溪排掉, 一個方向就是從我們的地排掉.

  前幾週的雨, 我只看到雙影溪的水變多了, "水路"沒什麼變化, 我原本以為會有小溪出現, 結果沒有. 不知是雨不夠大, 還是排水很好, 除了水泥路上有部份地區汩汩流水, 其它一切安好.

  前人留下的梯田都很穩固, 石頭照著他們的經驗和觀察, 堆一堆就快上百年, 和大自然安全共處. 我也想繼續這個傳統, 希望安全和智慧能再持續傳承下去.
6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6Rank: 6

29#
發表於 2014-6-13 20:24:2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snoopyhome 發表於 2014-6-13 11:26
我們的地上有很多這類的溝, 我都叫它"水路".

我小時候從我家田裏向山上看到一層一層的梯田都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水泥路環山築起連接一間又一間的豪華農舍,平時沒見幾個人,假日則是鬧轟轟的?
1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30#
發表於 2014-6-14 08:36:0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bb_angel 發表於 2014-6-13 20:24
我小時候從我家田裏向山上看到一層一層的梯田都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水泥路環山築起連接一間又一間的豪華 ...

  好像是李家同教授說過的一段話, 大意是: 有一天他突然驚覺, 如果每個人都像他住的地方這麼大(好像是他在美國時), 像他一樣的生活和消耗資源, 那, 一個地球的資源是不夠的.

  一樣的, 幸好, 台灣有能力蓋豪宅又會想住到山間鄉野的人不算太多, 否則, 台灣的山和田地是不夠的.
1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我的池塘沒用水泥漏水的問題用引山泉嗔水補充解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5-5-11 13:15 , Processed in 0.048961 second(s), 9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