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12-27
- 最後登錄
- 2024-11-14
- 在線時間
- 1765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9891
- 帖子
- 631
- 精華
- 0
- UID
- 49393
|
單元 24 苦檻藍
學名: Myoporum bontioides A.Gray
科名:苦藍盤科 Myoporaceae
俗名:苦藍盤、甜藍盤、鳥踏樹
莖:高1~3公尺,光滑,蟠居地面,下部枝椏常伏臥地上並觸土生根。
花:淡紫色花,1~3朵簇生於葉腋;花冠具深紫色斑點,5深裂漏斗狀鐘型。
葉:葉互生,肉質,倒披針形生長橢形,長6~10公分,全緣或線鋸齒狀。
果:綠色核果,球狀,先端尖,徑約1~1.5公分。
鑑定特徵:又名苦藍盤、甜藍盤,稀有的紅樹林伴生植物,只分布在南部地區的沿海沼澤、堤岸,為常綠性灌木,樹型似水筆仔,葉片互生,叢聚於枝端,呈肉質、長橢圓形,冬季開花,花朵呈鐘形,淡紫色具紫紅色斑點,果實為核果、球形尖頭。
分布:中國大陸南部、日本和台灣。台灣在西岸、澎湖及小琉球海邊均可見。數量少。將軍鄉仍存有數棵大苦藍盤。
苦檻藍在分類上屬於苦藍盤科植物,在植物界中,苦檻藍家族可以算是容易被遺忘的少數民族,整個科才不過五個屬,在台灣只有一屬一種。
多年生蔓性灌木,又名苦藍盤、甜藍盤、鳥踏樹。苦檻藍生長於台灣西海岸之常綠小灌木,為耐鹽性極強的蔓性灌木,多生長於海邊鹽地。全株平滑,高達 1~3m,樹冠呈傘形,蟠居地面,下部枝椏常伏臥地上並觸土生根。葉互生,叢生枝頭,倒披針形至長橢圓形,肉質,殆全緣,長6~10cm。花 1~3朵簇生於葉腋,下垂;萼鐘形,不整齊,質厚,宿存, 5 深裂;花冠淡紫色,具深紫色斑點,漏斗狀鐘形,亦5裂;雄蕊4,著於花筒,二強雄蕊,雌蕊 1;花期在冬天2的10月到翌年2月 。果為核果。臺灣原產,分布於西海岸濕地,數量稀少。台灣大量濕地植物瀕臨滅絕,其中苦檻藍與台灣水韭被視為指標性植物,幾乎在野地絕跡;因此,繼紅樹林、大安水蓑衣、三葉埔姜之後,苦檻藍也被依據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評定標準列為國際保育稀有植物。
苦檻藍樹形為傘狀,生育地多在濕地、堤岸或排水溝渠。據專家調查研究,苦檻藍有「海岸線第三道防護線」之稱,然而在人類為了拓展耕種或使用土地下,出現了人類開發到哪裡,海岸線就破壞到哪裡的異象。
由於苦檻藍隨時有消失之虞,國人遂著手復育工作。幸運的是,在歷經多次人為破壞而不斷再植栽下,不論野外復育的或者學者專家們植物園區的苗木,存活率都相當高;因此,學者專家們肯定只要民眾不再任意破壞其棲息環境,不久的將來,苦檻藍將可重振雄風。由於苦檻藍淡紫色花冠會散發出氣味吸引鳥類和昆蟲,相當適合為校園或庭園綠籬,專家們也鼓勵學校及民眾種植。除上述之優點外,另外在中藥上,苦檻藍的根及幹均可藥用,惟應用前應先設法大量擴展其族群才是。
苦檻藍分布於中國大陸南部、日本和台灣。台灣在西岸、澎湖及小琉球海邊均可見到。或許它天生就喜歡海風颯颯的環境,所以它的分布地難得風平浪靜。還記得同它碰面的情景,當日陽光普照,但強風陣陣吹襲,雖須臾也不稍歇,即使速度放在二百五十分之一秒,依舊難得按下快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