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3-13
- 最後登錄
- 2017-4-18
- 在線時間
- 488 小時
- 閱讀權限
- 50
- 積分
- 1964
- 帖子
- 941
- 精華
- 0
- UID
- 2254
|
壞老大,
你也玩太大了.
對水果玉米不熟.
先就壞老大所述的資訊來分析一下
(純就資料分析, 如有不對, 互相交流)
先來試算一下.
產品特性與價值 : 在其新鮮, 假設以到家後第一天算保存 72小時, 風味不變)
月產能 :12,000 / 月
一般家庭銷量 : 4穗/天 (壞大,你家特殊,例外處理, 一般家庭只有晚上時間可吃)
保持期限 : 3天 => 12穗/一家
那一個月要賣 1000個家庭, 平均要賣 33個 /天.
如果這是每個月的產出 (壞大技術好, 不考慮季節性)
以一個家庭平均三個月吃一次, 50%回鍋率.
一年最少需要8X1000 = 8000個家庭捧場.
如果以一箱 800元計算 (12穗, 67元/穗) ==>可能真的不是很多家庭可以接受(頂多一年1∼2次, 吃吃看) .
那上面的計算公式也要改變.
(壞老大月收入也有 80萬 / 月)
--------------------------------------------------
從產品來看其特性與競爭性.
競爭對手: 其實壞大的對手並非通路, 通路應是壞大的合作伙伴及眼手.
狹義的競爭對手是 日本進口的水果玉米.
廣義的競爭對手是 山寨水果玉米 / 甜玉米 / 及一般玉米.
我會建議壞大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待, 即對應的是廣義之競爭對手.
舉例來說:
從台北到台中, 如果高鐵眼中看到的是高鐵的競爭, 那定的策略有失徧.
因為旅客可選擇飛機/汽車/機車/腳踏車/步行. 那定的策略就會不同.
(一個是從公司的立場來看, 一個是從消費者的眼中來看)
以玉米來說.
假設消費人口有十萬人, 其中只有2%會吃水果玉米, 那只有2千人會買.
2千人中, 如果壞大拿到 50%的市佔率, 那也只有1千人會吃壞大的水果玉米.
但如果壞大所想的是吸引那十萬人來吃, 假設有 20%轉為吃水果玉米, 那即使是50%, 壞大的客人也有1萬人.
這就是不同處.
從產品特性來看,
這種價值是在於鮮果, 也是吸引消費者願意多付錢來買的原因.
去掉這層, 那真空包裝只能跟甜玉米來相比了, 那價格還能維持嗎 ?
--------------------------------------------
從通路來看,
可能要先了解通路特性
日本進口的通路都擺在那?
一般玉米的通路在那?
超市/賣場:高級/低級 ==> 為何他們要擺壞大的? 為何他們覺得這可以熱賣?
網拍 ==> 這可以廣義的來說網路銷售, 若要長久經營, 不能用網拍的模式, 而是要以網站 / 網誌的方式來經營, 用心, 用故事來經營 (讓網路幫你打廣告, 甚而媒體來採訪)
電視購物 ==> 這銷售量有限, (但可以順便打廣告)
高級的餐廳 ==> 為何他們要用了, 壞大有研究過這有何料理可作, 有何過人之處讓餐廳使用呢? 玉米十吃, 且只有正宗水果玉米可以.
農場經營 ==> 農場的價值在那? 只有水果玉米嗎? 週邊有其它旅遊景點嗎? 一般家庭為何會想去你那呢?
特定農產品店 ==> 有機店, 主婦連盟, ............
建議壞大把會賣水果玉米的通路先詳細列出.
現在通路的名字.
潛在通路的名字.
---------------------------------
另外也要考慮一下水果玉米的知名度.
以我的觀點來看, 沒有經過網路/媒體/雜誌之推廣, 要熱銷比較難.
因為消費者不懂,
如果我來作, 會把前二年先當推廣期來做.
想辦法讓水果玉米變成人人耳熟能詳.
研究一下與其它玉米的比較, 他比較健康, 比較安全, 比較好吃, 可以有各種吃法.
.....................
這些要玉米達人來解達了.
------------------------------------------------
以上還不考慮成本與價格, 那因素就會很多了.
不知懷大的定價如何出來的.
是以成本+利潤去推估.
還是以市場可接受的價格去計算呢?
說了這麼多. (其實還有其它因素要探討, 體驗經濟, 農場經營, 周邊環境........)
只是希望壞大每個環節都想清楚.
也不希望壞大太急, 讓高品質的水果玉米應供給大於需求, 而淪落到低價/促銷/水果攤. 因為一旦拼低價求現, 那也很難再定位回來了.
當然如果壞大的成本可以壓到與其它玉米一樣, 那也是眾人之福,
(不過, 我想以農業技術的成本來看, 應很難)
-----------------------------------------------------
最後說個故事.
有一間科技公司技術很好,
老闆一直覺得他的技術可以跟日本打對對台.
成本也比日本低.
也一直在想這東西一生產出來應會熱賣.
每個不同的通路商/零售商都會大搶購.
所有的通路都是他的客人. (沒有聚焦)
其生產出來的產品價格的確比日本便宜, 品質一樣.
都比起其它台灣廠商 (品質沒那麼好, 價格更便宜), 又貴了一截
但市場要的只要品質差不多, 價格便宜就好.
最後庫存一推,
1. 跳樓大拍賣,
2. 關門大吉, 等不到熱賣之景.
3. 運氣好的賣掉技術.
其錯在沒有認清市場, 沒有去推廣其技術之價值.
沒有想清楚真正的客人在那?
一開始就把所有之精力/資源耗盡
每年這樣的故事一直在科技界上演.
(這是經營者之不同)
----------------------------
Lili coco 說了一些, 不知有無幫助.
只是就現有的資訊分析一下.
祝壞大大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