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9-22
 - 最後登錄
 - 2024-11-8
 - 在線時間
 - 2320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35690
 - 帖子
 - 1387
 - 精華
 - 0
 - UID
 - 32999
  
 
 
 
    
 | 
 
農地新訪客! 
 
 
看完文章後才體認到~ 
小果苗身上的葉片存在率增加一點點 
 
  
 
 按這裡顯示圖片 
 
【臺灣的長腳蜂】 
 
圖、文/蔡明憲 松山社區大學養班講師、社大養蜂計畫發起人 
 
最近我們接到釵h人被蜂螫的消息,經過詳細的詢問與查證,發現大部份都是被長腳蜂攻擊。長腳蜂是最容易被誤認為虎頭蜂的蜂種了,因為牠們的體型比蜜蜂大,一些對蜂類不了解的民眾會把這些蜂類通通都稱為「蜜蜂」(可憐的蜜蜂躺著也中槍),蜂類是一種統稱,在蜂類這個大家族裡有很多成員,虎頭蜂屬於胡蜂亞科 (Vespinae),長腳蜂屬於長腳蜂亞科(馬蜂亞科) (Polistinae),蜜蜂屬於蜜蜂科 (Apidae),不同的蜂類有不同的名字,蜜蜂、長腳蜂、虎頭蜂分類地位不同,只能說牠們是親戚,但屬於不同的物種。 
臺灣常見的長腳蜂有黃長腳蜂(Polistes rothneyi)、家長腳蜂(Polistes jadwigae)、棕長腳蜂(Polistes gigas)、褐長腳蜂(Polistes tenebricosus)、變側異腹胡蜂(Parapoliybia varia)、雙斑長腳蜂(Polistes takasagonus)等等,相較於特定幾種攻擊較性高的虎頭蜂,長腳蜂其實溫馴釵h,蜂巢小小的,巢脾外露,沒有外罩,外形很像蓮蓬頭(變側異腹胡蜂的巢形狀像牛舌,很有意思),一個族群裡的個體數量比蜜蜂和虎頭蜂少很多,而且警戒範圍低,除非觸碰或驚擾到牠們,要不然牠們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牠們的反擊就像是有人打你一拳又砸爛你的住家,大部份的人都會起身反抗的道理是一樣的。蜂類是大自然的產物,人類做為大自然的一份子,一定都會跟其他物種緊鄰而居,長腳蜂不喜歡攻擊人,只是牠們築巢的位置有時候正好是人類活動的範圍,例如草叢、樹下或屋簷等等,當人們除草的時候沒有仔細觀察,觸碰或摧毀牠們的家就會被螫到。 
長腳蜂跟蜜蜂一樣是社會性昆蟲,只是長腳蜂不會生產蜂蜜。春天的時候長腳蜂媽媽(蜂后)獨立建巢和哺育幼蟲,當第一代的工蜂羽化後接手採集食物與哺育幼蟲的工作,讓蜂媽媽可以專心產卵。長腳蜂的幼蟲是肉食性的,工蜂會捕捉環境中的毛毛蟲或小昆蟲,把抓到的小昆蟲搓成肉球後餵給幼蟲吃,因此長腳蜂在大自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平衡生態,想想看,如果你的田裡面如果有吃青菜的毛毛蟲的話,長腳蜂還能幫你控制田裡面的害蟲數量,是不是很厲害呢。只要了解牠們的習性,學習跟牠們和平共處,讓牠們有更多的生存空間,就能豐富我們的生態,使我們的環境更加永續。 |   
 
- 
15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