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4-29
- 最後登錄
- 2024-7-1
- 在線時間
- 701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11768
- 帖子
- 2746
- 精華
- 0
- UID
- 2681
|
排水不良問題有點大條
評論對象: 改善濕黏排水不佳農地土質的問題(20點)
水稻田的土壤其實本身就比較黏一點,而且種植過水稻的土壤就像是之前回答的朋友所說,在土壤當中會有一個不透水層,它的名詞叫做"犁底層",該層土壤水份入滲速率相當緩慢,因此!你的情況就是比較嚴重的土壤內部排水不良,與土壤肥份沒有直接的關係,當然!也是有改良的方式或者是對應的栽培措施
之前的回答有朋友提到種植綠肥作物,事實上將綠肥作物翻入土壤當中,並不會有很明顯改善排水的效果存在,雖然綠肥作物翻入土壤當中可以增加土壤當中的有機物與微生物,但目前土壤問題最迫切解決的就是內部排水問題,而不是將土壤弄得肥沃一點,這有點模糊了焦點,至於之前還有人提生物技術,土壤內部益菌與害菌間的平衡,更與排水完全無關
該如何改善土壤內部排水呢?說簡單也不是很簡單,要論其困難,也不是太難解決,答案在之前的回答有人就有簡略提到,但是不夠詳細,就是使用粗糠稻殼,但不是簡單的混入而已,必須要面對問題對症下藥才行,而問題所在就是第一段所提到的犁底層,必須打破透水性極低的犁底層,再使土壤內部的土壤孔隙增加,讓土壤水份入滲速率加快,減少多餘水份在土壤孔隙停留的時間,就是改善土壤內部排水
至於該怎麼做,預算上可能要先付出一筆,先購買足量的稻殼,何謂足量?要稻殼混入土壤當中達到良好的內部排水效果,一甲地所需要的稻殼量以20噸為原則(此量可增不可減),有了稻殼之後,還要先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才能將稻殼混入土壤當中,就是深層翻土打破犁底層,該如何做?最好是雇用挖土機與司機來進行,翻土的深度在150∼280公分左右,視土壤質地和地形地勢與土層深度來決定,建議如果允許範圍內,當然愈深愈好,在執行深層翻土的同時,才可以將稻殼混入土壤當中
打破犁底層的原理是將土壤當中阻礙水份入滲的因子去除,而混入稻殼的意義則是使質地疏鬆的稻殼混入質地較黏實的土壤當中,以達到增加土壤孔隙的道理,如此執行未來不僅僅可以有很明顯的改善土壤內部排水效果,未來施用有機肥,土壤內因為孔隙較大,使土壤微生物呼吸容易,則有加速分解有機物的效果;再者!土壤質地疏鬆土壤孔隙大,對於根系生長伸展自然有利,作物根系健壯,自然生產量容易增加;而稻殼在土壤中分解速度緩慢,其殘效性至少可達四年以上
倘若一甲地從事該農業工程需費資五十萬,但因殘效性長久,假設保守估計殘效四年,則每年平均分攤的成本僅十三萬不到,卻可在夏季雨季栽培高經濟作物,因此個人認為值得投資,且殘效一般土壤都可達到五年左右甚至更長,所分攤的成本上就更低了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一個地方,就是該農地表土距離地下水位的距離,一般來說農地表土距離地下水位大約都在150公分以上,但也是有部份農地的表土距離地下水位僅僅50公分甚至更短,因此想從事深層土壤改良之前,應該要先知道農地地下水位如何,倘若地下水位相當高,距離表土距離很短,那麼就不必從事深層土壤改良的工程了,因為要改善這種情況的工程更是費工,只能以對應的栽培措施來改善這種情況
倘若情況像上一段所言或是這筆投資有經濟上的困難,那麼何不利用改變栽培方式來使土壤的缺點變成優點呢?何以讓土壤缺點變成優點?土壤排水不良是一大缺點,但是有些作物則是需要種植在會積水的田地上,也就是水田作物,換句話說!就是改種植水田作物以利用土壤水份流失慢的缺點,來變成是栽培上的優點,水田作物除了水稻之外,比較常見的還有茭白筍,菱角,蓮藕,荸薺等等經濟作物,給你參考
以上土壤深層改良的說明,由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講師曾國珍老師課程指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