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7# ping51
唉唷, 我的玉米也是種的哩哩落落的
2home 有很多玉米達人, 像 壞爸、LKK46 兄 ... 等
我覺得 LKK 兄的種法是最正確的, 先種在溝裡, 再除草、施肥、培土 ...
只可惜, 我無法說服菜園股東朋友們這樣種, 只能照他們打好的菜畦播種子
理論終歸只是空談
以下是我的網誌舊文, 謹供參考, 如有不懂可向 LKK 兄請教, 他超熱心的
玉米及玉米筍
玉米
玉米, 是我和家人及朋友們的最愛, 每年從二三月開始, 分批輪種, 一直種到十月。
在台北, 十月以後種的成功率就不高了, 玉米的生長期平均約三個月左右。
夏季氣溫高, 播種後將近三個月就可以陸續採收, 冬季以後氣溫涼冷,
生長期比較長, 甚至於會長不大, 俗稱「半穗」(河洛話意同半身不遂)。
入冬後氣候漸冷, 植物生長速度變慢, 甚至於可能遭受氣溫驟降,
玉米只長到半公尺高就開花, 這時通常無法結穗, 即使少部份結穗,
玉米長度也只有正常的一半不到。
每年春、秋季的玉米品質最好, 尤其秋天氣候穩定溫度較低, 病蟲害發生較少,
一般農民用藥量也比較低, 是玉米最好吃、安全的時候。
愛吃玉米的朋友要把握這個時候大肆採買。
夏季高溫炎熱, 病蟲害嚴重, 又有颱風、豪雨侵襲, 不利於種植玉米。
種植
如果是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 可以不用整地, 四周挖溝 (排水) 成畦後可以直接種植。
菲律賓人都是用木棍直接在地上戳洞, 丟入玉米種子, 就等待收獲了。
一般的排水稍差的土壤, 還是得鬆土做畦, 才能有好的收穫。
菜畦高度約 15∼20 公分, 寬度約 100 公分, 這樣的寬度比較適合人工除草及培土、施肥。
整畦翻土時, 將肥料翻入土壤中, 做為基肥。
基肥很重要, 份量要足夠, 我的經驗是以基肥七、追肥三的比例為之。
追肥期要等到頂部開花 (雄穗/公花) 時, 這時候根部吸收的養分大都輸送給果穗 (雌穗) 成長,
若太晚追肥則只是給葉子吸收掉。
追肥完要培土, 將肥料掩埋、幫側根 (支持根) 蓋土, 培土後要充分澆水。
種子不要放超過一年, 播種發芽後一個月內之幼苗期最重要, 不要讓夜盜蟲與蛾類吃掉幼芽,
並留意土壤溼度, 勿讓雜草覆蓋住玉米, 當玉米高度夠就不用擔心雜草的問題。
玉米可以採直播或移植, 播種時最好選沒有雨的時候, 以免玉米種子浸水發霉。
如果採直播, 最好另外多種幾株, 做為直播未發芽的補植, 數量約直播數的 15∼20%。
播種後, 稍微撥一些薄土加以掩蓋, 以免種子被鳥兒啄食。
玉米的株距約 25∼30 公分, 以 100 公分畦來說, 畦寬可以 4 株為一排 (株距25公分),
排距30公分, 每種5排空5排 (約150公分)。
以 4 株 5 排的方陣式栽種, 可以增加玉米授粉的成功率, 空 5 排有利於保持良好的通風及光線、
減少罹病的機率、方便管理作業。
要特別注意, 不同品種的玉米不要種得太近, 如果鄰近也有種玉米, 最好錯開種植時間,
以免開花期重疊, 玉米會變種, 品質不好控制。
空菜畦先用來種植其它蔬菜, 充分利用土地價值, 並做為下一期玉米輪作的預留地。
同期種的玉米成熟會有先後, 緩衝期間約 7∼10 天, 因此可以依食用量分批種植、分期採收。
作畦播種後再充份澆水, 發芽會比較整齊。在成長初期不要澆太多水, 容易徒長。
在開始結穗時, 就要常常澆水, 並做追肥。
玉米通常都會長 1∼3 穗, 如果肥料不足, 或管理不佳, 通常下部那一穗會長的不好,
還不如只留一穗, 另一穗就趁早「疏果」, 採下來做玉米筍食用。
玉米筍
「玉米筍」就是玉米的幼嫩雌穗, 由於玉米吐絲授粉前的幼嫩果穗上尖下粗,
形狀類似竹筍, 故名「玉米筍」。
雌穗由植株葉腋的腋芽發育而成, 一株玉米除了最上面的 4-6 節以外,
其下每一節都有一個腋芽, 但並不是所有腋芽都能發育成果穗。
一般玉米品種只有 1-2 個腋芽能形成雌穗, 多穗玉米品種則可形成 5-6 個雌穗。
如果要專門採收玉米筍, 可以選擇多穗型的品種。
長在玉米頂部的幼穗, 相較於生長在下部的幼穗, 更具有成長優勢。
所以採摘頂部的玉米筍, 可以解除其下部果穗的生長抑制作用,
使下部的玉米筍得到較多的養分供應, 促使幼穗長大,
並且讓花絲盡快伸出苞葉, 直到採收完最後一個玉米筍。
多穗型的玉米筍可分批採摘 4∼5 個玉米筍, 其中第 1∼2 個較大、第 3∼4 個較小。
採玉米筍只有一個準則, 就是先採最下面的那一穗。
必需注意的是, 玉米筍的採收期必須控制得宜, 過小食之無味,
過大則果粒硬化、甜度降低, 一般約在幼穗吐花絲後、長度 5-10 公分左右為宜。
Robert 2008-12-24
這一篇是因應吾友 Erick 問及玉米筍而觸發的感想寫就。
內容是綜合假日菜鳥農夫本身種植經驗及書上說法, 疏漏或錯誤之處尚祈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