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5-20
- 最後登錄
- 2017-4-19
- 在線時間
- 1182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11942
- 帖子
- 3018
- 精華
- 0
- UID
- 5015
|
你有接觸過自然農法的理論嗎?
我個人是很信服這樣的理論的,原因也在於你提到暖化和遺傳變異的問題,我用[原生力]來代表自然的生命力,因此它自己自然能逐步適應自然氣候本身的變異,好比說養孩子,我不用特別餵他吃魚肝油加強視力,而是照顧了全方位的健康,視力自然好.
-------------------------------------------------------------------------
美育就是在跑自然農法,我有朋友的茶葉已經通過美育的認證了,這是後話,先不提。
我所指的遺傳變異是人擇,不是天擇,我們現在用的種子大部分都是人擇交配出來的,生理機制以及性狀,與理想中的不一樣。
基因的變異也是由大自然自己決定,因此不能保證品種的純度,所以我說你是專業農夫,我要的是變種的農作,只要它變成與該土地配合的品種,好不好?就變成相對的問題了.
----------------------------------------
嗯嗯嗯嗯,有道理,但是要讓植物適應的話,不是不可能,只是會被天擇淘汰,不容易啊。
所以種植時,努力留種和採種的目的,跟本就是在追求變種.
但變了的種到底合不合人類的胃口?我不知道,所以要試過才知道.
----------------------------------------
我知道不會合胃口的,我聽起來小樹大大希望得到能適應當地氣候的原種,應該想要一直載種,將雜交優勢破除,取得純化後的原種,在這段過程中慢慢淘汰不適合當地環境的品種,是不是這樣??
之前我們有長是過誘發作物的抗蟲基因,這個基因存在於作物本身,只是因為人為的雜交讓他變成隱性,後研究出來,可以某一種酵素將這些基因活化,產生抗蟲性,本來是粉高興,後來發現到會有將作物纖維化的副作用,使用下去不怕蟲害,但也沒有食用價值了。ㄏㄏㄏㄏㄏ
農法是種植中佔一半關鍵的技術面,另一半則是精神面,既然是精神面,很難用科學去檢視或印證.
土壤學也是科學的一環,但目前的科學對於大自然的奧秘還有很大的盲點,理論不足以說明事實,只好自己親自去求證,於是當土地不同時,求證的心得也不同.
自然農法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論點:不但不休耕,甚至鼓勵連作.
(當然連作才能加速品種的變異.)
而不休耕的原因則是認為[越用越靈活],好比人腦或肉體一樣,不用就廢了,越用才會越靈光.
------------------------------------------------
唉~~!!嗯嗯嗯嗯,還是等小樹老大有空來壞壞農場看一下吧。土壤的活性化不是這樣子的。
土地是活的,我們把她比喻為母親,於是就用人類母親的角色去理解她,想她的愛與能量付出就沒了,所以必須回補,想她會累需要休息......萬一這樣的理解只是人類本身的角度呢?自然之所以沒有發揮原有的能力,會不會是人類弄巧成拙造成的呢?
-------------------------------------
土壤會虛到主要還是使用過度以及濫用化學藥劑,造成土壤內的平衡被破壞,這些都有經過研究了,地力的旺盛與否已有機炭為指標性物質,嗯嗯嗯,有空我在轉貼另一個瘋子的 研究來讓大家思考一下。
既然明知氣候溫度等天然條件正劇烈改變,是否原有的觀念也有可能需要改變?
--------------------------
我想要提出一點,環境會變的主要原因就是植物被過度的消滅,生產者的數量以及優勢大幅度減少,雖說藻類可帶為消耗二氧化碳,提供氧氣,但卻不能提供棲席地、多樣性以及陸生動物的食物來源等等等。
我們有一塊綠地是非常幸福的事,當我們要實施耕作,快樂採收的時候,是不是應該要了解到土壤、究竟是哪一種角色?壹在強調的觀念,土壤是萬物之母,不管要做哪些工作,應該是將最基本的老家顧好,土壤不搞好,就先連作育種,唉~!我想應該是專注點不一樣吧。連作會讓土讓內特定的有效元素一直下降,不是很理想,微生物有很多種習性,少了某元素,就會跟著少了某些微生物,多了某些元素,有的會被抑制,有的會形成族群的優勢,產生微生物間的擷抗作用,最重要的平衡就被破壞掉了,我依稀記得自然農法的輪作制度是豆科--禾本科--根莖類作物,應該是啦,這樣來輪作會比較好一些,連作不是一個好主義。
我會加油的,且讓我先去實驗看看好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