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8-1
- 最後登錄
- 2022-4-17
- 在線時間
- 350 小時
- 閱讀權限
- 50
- 積分
- 2575
- 帖子
- 559
- 精華
- 0
- UID
- 22
|
http://www.nownews.com/2011/01/04/11623-2679170.htm
20多個特徵符合 「桃花源」就在湖南黃桑坪?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撰寫《桃花源記》,描述一名漁夫誤入「桃花源」,後來「太守」及「高尚士」劉子驥前往,卻怎麼也找不到。不過,湖南一名男子近日聲稱,經過多年研究,他找到真正的「桃花源」,那裡有20多個特徵符合陶淵明筆下所描述。
1600多年前,陶淵明撰寫《桃花源記》,描述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當「漁人」回到「郡下」,將新的發現報告「太守」,「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後來,南陽「高尚士」劉子驥聞之欣然前往。「未果,尋病終。」陶淵明最終以一句「後遂無問津者」,結束了不足400字的全文。
「不盡其然。」湖南省安化縣68歲男子張貽明3日接受《長沙晚報》訪問時說,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尋找,他找到了真正的「桃花源」,就是益陽市安化縣奎溪鎮達坳村黃桑坪。他帶著記者從懷化市溆浦縣水隘鄉爐廠坪村出發,指著流經的小溪說,「漁人」就是從這裡舍舟上岸,沿著山路進入「桃花源」。
最先進入「桃花源」的「漁人」,「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記者翻過山坳口,見到在萬山叢中,有一片村落,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山坳口上,有一清朝康熙年間所立的茶亭。據考證,山坳是武陵郡與長沙郡的分界點,按照張貽明的說法,「桃花源」當屬長沙郡,由於「漁人」是武陵人士,「桃花源」才被誤傳在武陵郡內。
下到黃桑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儼然一個安然恬靜、質樸和諧的「桃花源」。這裡住了38戶人家,共280多人,房屋幾乎都是以木頭青瓦建造。50歲的村民張忠良說,他們是500年前溆浦遷移過來的張軾後裔。「以前,我們這裡就被稱為『秦漢桃源』。」
張忠良指出,村裡有戶人家在幾年前打井,打到6至7公尺深的時候,竟然發現類似灶屋的泥土和樹木燒過後的灰塵。他認為,黃桑坪很早就有人住居,「周圍山上的泥沙經雨水長年累月衝擊,都集中到了坪裡,使得我們現在住的地方地勢抬升了。」
奇特的是,坪裡的狗見到陌生人不僅不叫,反而還一股勁地搖著尾巴。同時,湘西北這幾天下了一場雪,就在記者進入黃桑坪的山路上,還殘存著尚未融化的雪跡,可是村民卻說「我們這裡根本沒落雪」。
畢業於武漢大學數學系的張貽明,一直在長沙從事電腦的開發和應用工作。2002年,常德市桃源縣在「桃花源」景區舉辦桃花節,沉寂多年的「桃花源」歸屬地之爭再起,張貽明找來《桃花源記》,逐字逐句將原文進行邏輯分析,得出20多個特徵資訊,採用數學命題證明上的逼近法,將《桃花源記》原型地鎖定在古武陵郡和長沙郡的交界線上。
2003年,張貽明開始尋訪「桃花源」。經過上千公里行程,2007年9月2日,他從溆浦縣水隘鄉爐廠坪村一條山路走進安化縣奎溪鎮達坳村黃桑坪。「那一刻我真的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這裡不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嗎?」隨後,他又花了一年時間走訪新化縣、隆回縣與溆浦縣交界的村莊,最終認定黃桑坪是真正的「桃花源」。
歷史上「桃花源」究竟在何處,一直爭論不休,而且似乎地點越爭越多,包括雲南省廣南縣壩美村、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等30多處,甚至不長桃樹的北方某地也聲稱找到了「桃花源」。不過,《桃花源記》原型地並無最後定論,還有觀點認為一切只是陶淵明的夢幻追求,這個地方現實中並不存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