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業 在 變 ,思 路 也 要 變 通
記得民國四十幾年;很多人家養豬的年代,出現閹小豬的行業,吹奏尖銳笛子聲,去養豬人家閹小豬,也出現[牽豬哥]行業,為養豬人家母豬下種,
民國六十幾年;尚有之[收鴨毛]工作,我那認真的姑表哥,晚上都自願在花蓮監獄當晚班,白天則照顧雜貨店外,還四處去收鴨毛,目前與兒子在樹林區開羽絨被工廠,當年有機會空手創業,都是只讀初中的子弟,
現在社會很多行業消長榮枯,甚而消失,可是沒有自有土地,能不能打造桃花源?我個人覺得仍有新的機會,
舉例來説;鳟魚很尊貴,中橫線上的東勢.谷關等地有好水源,有人養殖,那同樣中橫線上的花蓮縣東徑,海跋一千多公尺的洛韶,只有幾戶人家,也可以養殖鳟魚,但找不到西部的養殖條件,也只有天然小池,不能從小隻養起,但可照顧成魚一段時間,腦筋動到天祥的大飯店,特別給供應新鮮活鳟魚,成了飯店最尊貴料理,雙嬴,雙利 ,
最近花蓮市場大量在賣文旦,聽說有農民成堆當肥料,農產品很難控管,.以前去台東東河及泰源去找觀賞石寶石,知道當地種類很多梅子,後來花蓮縣南區山坡地也種植很多,也出現滯銷情形,
梅子自古就有多元的製品,花蓮德利食品行也以梅子產品出名,鳳林的月廬餐廳的招牌菜[梅子筒仔雞]就與多家筒仔雞味道不同,特加入梅子,可見梅子有很多作法,希望有[梅子達人]再出現,去收購滯銷梅子,想出更多製品,為自己與梅子農戶走出一條桃花源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