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22
- 最後登錄
- 2016-3-14
- 在線時間
- 24 小時
- 閱讀權限
- 30
- 積分
- 634
- 帖子
- 36
- 精華
- 0
- UID
- 114852
|
To whom it may concern,
大家好,第一次在這邊發文。我是一名青年建築設計者,2014年以來,一直以個人身分致力於推廣夯土和竹建構「原生建築」的事業而努力。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與沉澱,構思了一個生態村建的倡議,願跟大家分享討論。
這些年,我在中國花的時間比在台灣多出許多。選擇那邊的原因,是因為中國貌似什麼都缺乏,而台灣卻最缺乏機會。我有幸結識了竹結構的專家、民間的夯土達人、和有經驗的工程顧問為私交友人,而我自己具有設計專業,於是便設想以此為核心來組建一個設計工作的團隊,並且尋找機會、遊說開發單位採行我們所提供的夯土 / 竹結構建築規劃來進行一些周邊建設的項目。
2014年,我主動連絡了福建省漳州平和縣政府,在面談中向對方倡議在福建土樓的鄰近處建設生態村理念基地的構想;在網上,我開設以生態村為專題的交流討論區,試著集結一些有志一同的朋友們,一起來為實踐想法而努力,同時也和少數專業人士聯絡,共同策劃可行的合作項目;2015年,我寫信連繫位於浙江龍泉的竹建築雙年展主辦單位,提出一個生態村與竹建築的整合項目設想,並且得到策展人的正面回應與贊同意見。…但很可惜的是,這些積極主動最終卻沒有帶來任何真正的運作機會,最後我不得不放棄並離開那裡,終於回到我生長的故鄉,台灣,來尋找一絲實現理念的可能性。
在台灣,生態村建面臨的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情況。基於地區特性,更多人選擇獨立建房,也很少人將生態村用更全面的角度來考慮它的發展可能。我提出的方案,是將生態村與鄉村建設做一個更緊密的結合,目的除了美化鄉村環境、推廣愛護自然生態意識以外,同時也提升鄉下產業的多元性發展。我認為「自然」才是繼科技以後,下一個代表進步的指標性階段;就像有機和健康的觀念,終究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一樣,那麼生態村又為何不行?
現在台灣的有機種植村、和生態村,基本上傾向於各自為政,而並沒有成為一股潮流,原因是他們多數維持站在農業的立場上,來看待自身處在社會中的定位。有很多具有都市生活經驗的人士,其實可以把很多文創的好想法帶到生態村裡面,而生出一種與都市截然不同的發展軌跡,反過來刺激都市中的人群,使得城市與鄉村開始進行真正的交流與互動。我認為生態村能扮演的是這樣的一個先鋒角色,而不單僅僅只是避於一隅的世外桃源;生態村更多是關於文化、精神,與創新思想,能帶給傳統社會許多的啟發和引導。它是先進的,也是謙遜的、非守舊的。它不反對潮流,而卻引領著時代向前進。
一個理想的生態村建模式,必須更傾向於全盤性的對各可能部門進行統籌規劃,以相對嚴謹的態度來做組織架構,並且以一個整體的角度來進行運作。某方面來說,一個生態村就像一個合作社,並且可以更靈活的方式來經營它的創新品牌,甚至帶動起周邊的鄉鎮一同成長。每一個生態村都有各自的特點,各自的面貌,各自的內部規範。它有自己的一套系統,從核心呈現樹枝狀發展,並衍伸出各自的生態文化圈、同時保持與外界的彼此交流順暢。生態村不是一個封閉迴路,但是它足以達到自行運作。然而,出於自然、還於自然;它的品牌價值必須親近於民眾。若是為了謀取利益,標新立異,而錯誤對社會傳遞出自然 = 高價的負面印象,就不只跟生態村的建立宗旨相去千里了。
。。。
目前我還不是很確定要如何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推廣這樣的生態村方案,因此來到這裡,先投石問路看看;有多少人,又跟我有同樣的想法呢?請大家不吝指教,也非常感謝能在此跟大家討論 !
大冶川
|
-
10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