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7查看 20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覺悟論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6-6-16 21:05:2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indu 於 2016-6-22 14:14 編輯

得到失智症的佛,還是佛嗎

佛的定義,是覺悟者。覺悟什麼?覺悟了最終了真理。如果有人修成佛,但他又得到失智症,忘了他所覺悟的真理,那麼他還是佛嗎?恐怕很難是佛(覺悟者)了。

佛會得到失智症嗎?失智症的原因不明,現在專家談的,全是「果」,失智症的結果,不是失智症的原因,所以對於專家來說,失智症仍是不治之症。因為果來自於因,也就是中年或老年得到失智症,在年青時就已種下因了,加上日後的緣不斷加強,而後得此症。

要成佛是很難的,難在人的無知控制了人,人們堅持他所認定的無知是智慧。如果有人能在此生覺悟,年青時也不太可能耍白吃吧?至少不至於白吃到種下日後得失智症的因。所以成佛者很少很少,而成佛又得到失智症的幾乎等於零。

但如果真的有人覺悟了,但又得到失智症忘了他所覺悟的,很不幸的,他又淪落成未覺悟者。也就是說,所謂的佛--覺者,他是每一剎那都是覺悟狀態,絕不會耍白吃。
2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2#
發表於 2016-6-16 23:19:0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本帖最後由 taiwanbigmary 於 2016-6-16 23:21 編輯

您是說..
開悟証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後..
還住世..然而因人脆弱的肉體..
得了失智症?
????????????
這實在無法回答..
至少在我們這一劫中..
沒有過..
至於諸佛菩薩再來度化..
也沒聽說這情況..
有種說法是我們眾生皆是未來佛..
迷了..輾轉於六道..受百千億萬長遠業報..
如是這種情形..得了失智之症..
也是諸多罪苦業報的一種..無甚稀奇.
"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為失大利"
2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萬分會員

找個好老婆

Rank: 9Rank: 9Rank: 9

3#
發表於 2016-6-17 00:58:24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問:佛陀已經修成金剛不壞之身,佛陀也會生病嗎?

答:《維摩詰經》中有一段說到,有一天阿難去人家裡乞討牛乳,正好碰到維摩詰居士,問他在做什麼? 阿難回答說,因為世尊身體有病,應該喝牛乳,所以來到這裡。 這時候維摩詰就說,別這樣說! “如來身者,金剛之體。”金剛不壞之身,“諸惡已斷,眾善普全,當有何疾?當有何惱?”這裡就開始把佛陀從人變成神了。 我們知道佛陀是怎麼去世的嗎? 因為臨終前在外夏離宣布三個月後要涅槃,然後到了純陀家裡。 純陀是個窮苦的鐵匠,家裡沒什麼可吃的,就去摘了蘑菇給他吃,沒想到蘑菇有毒,佛陀吃後嚴重腹瀉,身體就不行了。 還有,佛陀曾被他的提婆達多推石下山,腳丫子出血,有沒有疾? 有。


再看《華嚴經》中所說,東方的西方的南方的北方的上方的下方的,過十萬億佛土,過一百萬億佛土,過一千萬億佛土的那些佛都派身邊的兩個大菩薩,到釋迦牟尼佛那裡幫忙做義工,然後叮囑說,去了幫我問候一句:“釋迦牟尼如來,身體安否?氣力有否?少病少惱否?眾生易度否?”你看,佛佛之間的問候,也會問身體是否安好? 但是隨著佛教的演化,我們慢慢把佛陀這個活生生的人中導師,變成金剛不壞的神靈,這都是我們自己心中的個人崇拜需求所投射出來的。


所以你看,佛陀的智慧法身當然是沒有病沒有惱的。 但是作為遵從世間運行法則的自然現象,一個肉身報身化身,必有他的生老病死現象,必然遵從無常、無我的法則。 所以佛陀在《四阿含》經中說:“佛在僧數。”佛的法身無為無相,不墮諸數,但是佛的化身必在僧數。


如果我們看到一些出家人有病有煩惱,是不是就可以接受了? 很接受。 “他不是大師嗎?大師怎麼還能吃飯呢?大師怎麼可以生病呢?”“他不是學佛嗎?怎麼還能賺錢做生意呢?”這都是一些很天真可笑的想法,要知道“真俗不二”,“有無不二”,一切法皆是佛法,只是我們妄心的無謂分別而已。

(編自《維摩詰經講記》)
5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萬分會員

饑來飯,倦來眠

Rank: 9Rank: 9Rank: 9

4#
發表於 2016-6-17 08:42:5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這就像天公.即玉皇大帝
眾神之主的玉皇大帝,竟是乞丐出生!身份卑賤的他趁著眾神無主之時,一屁股坐上了玉帝寶座!結果竟....讓人下巴都掉了!
你會因為他被猴子追著打
就否定其地位嗎?

1

查看全部評分

生死之外無大事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5#
發表於 2016-6-17 09:48:29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下面是南懷瑾在兩年前用口述方式發表的一封公開信,請容我邀請諸位一起來閱讀,方可知斯人而有斯疾也,能不撒手西歸?

信很長,這是老居士慈悲心切,需要諸位仔細品嚐。




“組團見南師”諸位:
2010年1月22日來函《禪七法會申請書》收悉。已稟告 南師。南師囑秘書室代筆答覆如下:

一、來信他們讀給我聽了。大家都說向我求法,我也沒有認為自己開悟得道了,也沒有認為自己在弘揚佛法,也沒有所謂的山門,也不收弟子,幾十年都是如此。所有我所知道的,在書上,都講完了。你們自己讀書發生這種見解,是你們自己上當受騙。

二、所謂“依法不依人,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你們有何問題自己去研究經典,為何一定要找個人崇拜依賴呢?我九十多歲了,已經很累了,沒有精神應酬那麼多人啊。

三、太湖大學堂不是宗教團體,不提倡宗教。是爲了研究教育文化而開辦,也沒有常規招生。有緣的好朋友,合條件的,一起做研究而已。偶然有緣來旁聽的,出去說是參與了什麽什麽班,都是他們自己叫的。我來這裡也是掛單的。

四、你們是小說故事看多了,什麽斷臂求法,程門立雪,還有不見面就跳河的,還有要跳樓的,想長跪不起的,這不是威脅嗎?哪裡是求法,於做人做事合理嗎?不是說學佛嗎?心理上都在強迫人家,變成威脅,都在自欺欺人。我是九十多歲的人了,你們非要威脅人家拜師,這也是求道嗎?你們都是知識分子,怎麼做這種事?

五、我從來不想做什麼大師,不想收徒弟,也沒有組織,更沒有什麽所謂“南門”。我一輩子反對門派、宗派,那是江湖幫會的習慣。

六、你們以為拜了老師就會得道?就會成佛?當面授受就有密法?就得道了嗎?真是莫名其妙!口口聲聲求法渡眾生,自己的事都搞不清楚。先從平凡做人做事開始磨練吧,做一份正當職業,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反求諸己,磨練心智,轉變習氣,才有功德基礎。否則就成了不務正業,活在幻想的虛無縹緲中罷了。修行重點首在轉變心理習氣,修習定力是輔助。人貴自立,早日自立,便早日自覺。功德夠了,自己會開發智慧。

七、你們找我學佛修道,我九十多歲了,還沒找到一個真仙真佛,你們找我有什麽用?不要迷信了。我那些書只是做學問而已,你們不要上當受騙,那些書中,《論語別裁》是中心。

你們要學禪,揚州高旻寺、西安臥龍寺、福建大雪峰都在打禪七,很多寺廟也都在修禪堂,你們怎麼不去那裡呢?我並沒有弘揚禪。
所謂曾經有個禪修班,是偶然機緣,某大學登記的校友讀書會組織的,經該大學領導認可,對每個人有嚴格資格考察的,轉來一起做了幾天研究而已。結束之後又怎樣呢?還不是要回去老老實實平凡地做人做事、磨練心智、轉變習氣嗎?路當然是要自己走的。求人不如求己!

真相信因果,就要從自己起心動念處檢點,才是智者所為,也是修行核心。眼睛向外看,怨天尤人,崇拜偶像,依賴他人,玩弄境界,都是自欺欺人!諸位珍重!專此即頌平安!

秘書室 敬上 己丑臘月 西元2010年1月24日



https://www.facebook.com/2101664 ... ?type=3&theater
9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萬分會員

樂活族

Rank: 9Rank: 9Rank: 9

6#
發表於 2016-6-17 11:30:0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aliver 發表於 2016-6-17 09:48
下面是南懷瑾在兩年前用口述方式發表的一封公開信,請容我邀請諸位一起來閱讀,方可知斯人而有斯疾也,能不 ...

這篇真的要記起來ㄚ 終身受用
1

查看全部評分

樂活族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7#
發表於 2016-6-17 13:25:0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釋迦牟尼與覺悟

因為釋迦未在生前集錄他的言行錄,死後弟子們才集結成經,到底真實性有幾成已死無對證。當然是不是釋迦本人說的也不重要啦,重點是自己有沒有受用,能不能有所啟發。

佛經中有三部談阿彌陀,有人考證是從婆羅門的神祇移植過來的。談阿彌陀的重點,是他建立了西方極樂淨土,多好多棒的,引人以貪,在末法時代形成淨土宗專門叫人唸佛不用修行去極樂世界修比較好。這有兩種可能,一是釋迦說的,一是佛弟子偽冒的。如果確實是釋迦說,一是釋迦因材施教,針對某些弟子而說的;一是釋迦並未真正覺悟,仍以為誘人以貪的傳法是好。如果釋迦是因為未覺悟而談這些,也許是他曾經覺悟而後又入迷,也許他未曾真正覺悟。

「佛說遺教經」中提到弟子問釋迦,他死後以誰為師?釋迦竟答以戒為師。戒律是做什麼用的?規範利益的範圍和利益的分配,讓團體生活能和諧圓滿。也就是說,如果你自己在深山生活,需要什麼戒律?完全不需要。那麼以戒為師是什麼意思?就是說釋迦認為弟子們或後世的弟子都是智障,只會耍白吃,因此必需把戒律視為第一標準,而不是提昇智慧邁向覺悟是第一要務。

西藏傳統宗教為苯教,以咒語為主。有聰明的人讓它披上佛教外衣,宣稱釋迦密傳的功法。因為喜歡愛愛,所以又加上陰陽雙修為無上功法。

上述的話被基本教義派听到,一定氣得跳腳。這是為什麼他們定義謗佛謗法謗僧者下十八層阿鼻地獄。

修行修覺悟,如何覺悟?愈清楚什麼是什麼,就不會耍白吃,自有智慧就會湧出。如何愈清楚什麼是什麼?釋迦提供了四念處,觀照自身的一切,清楚了解事物的因與緣,就能在造因前做出智慧的抉擇,收成智慧的果實。但大乘佛教瞧不起這個方法,說是小乘自了漢。
1

查看全部評分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8#
發表於 2016-6-17 20:03:0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indu 發表於 2016-6-17 13:25
釋迦牟尼與覺悟

因為釋迦未在生前集錄他的言行錄,死後弟子們才集結成經,到底真實性有幾成已死無對證。 ...

真正的佛法無大小乘之分,完全是平凡人自己在分別的,如果連人的等級都做不到,就不用誇大自己的修行是大乘小乘,佛陀並不排斥大乘,小乘教法,只是告訴我們有不同的修行方法,萬法最後都會歸一的,因為到了智慧覺悟境地,不就什麼都了解?會有分別,還是凡心在作祟,四念處早早就已自覺了,並不會有大乘自傲心,唉!高低,大小,尊卑,全都是凡心,如何入聖境?大家共勉!版主的理念,在下認同!
4

查看全部評分

看清楚自己內在的本來面目.才是修行的道路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9#
發表於 2016-6-17 21:06:52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fon0310 發表於 2016-6-17 20:03
真正的佛法無大小乘之分,完全是平凡人自己在分別的,如果連人的等級都做不到,就不用誇大自己的修行是大 ...

只要出了一個「揚己抑彼」的心,就不能算是「懂佛法」。
6

查看全部評分

佛法如是我聞,道心順其自然。佛為體,道為用。天人合一,萬物寂滅。

舉報

Rank: 9Rank: 9Rank: 9

10#
發表於 2016-6-17 22:15:05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笨羊 發表於 2016-6-17 21:06
只要出了一個「揚己抑彼」的心,就不能算是「懂佛法」。

這樣說,我的語意中恐怕也有揚己抑彼之嫌喔!應該懺悔!
5

查看全部評分

看清楚自己內在的本來面目.才是修行的道路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覺悟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5-5-5 04:54 , Processed in 0.088967 second(s), 11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