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11-21
- 最後登錄
- 2024-11-23
- 在線時間
- 4737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348714
- 帖子
- 23620
- 精華
- 0
- UID
- 19153
|
本帖最後由 陳青 於 2016-12-18 07:30 編輯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押寶大數據。
郭董說女兒妞妞未來要嫁人不看八字,但要看男方的大數據。
郭台銘:「中國的年輕人對新科技接受的程度、應用的程度(都不錯),再加上基礎建設,尤其4G通訊發展還有政府對高科技(支持),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看好廣州發展潛力,郭董出席小蠻腰科技論壇,鐵口直斷2018年物聯網將超越手機成為網路最大終端設備,用在智慧定位、機器人,整體商機上看9兆
什麼是大數據?
大數據(英語: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海量資料、大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人工或者計算機,在合理的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人類所能解讀的形式的資訊。在總資料量相同的情況下,與個別分析獨立的小型資料集(Data set)相比,將各個小型資料集合併後進行分析可得出許多額外的資訊和資料關聯性,可用來察覺商業趨勢、判定研究品質、避免疾病擴散、打擊犯罪或測定即時交通路況等;這樣的用途正是大型資料集盛行的原因。
截至2012年,技術上可在合理時間內分析處理的資料集大小單位為艾位元組(exabytes)。在許多領域,由於資料集過度龐大,科學家經常在分析處理上遭遇限制和阻礙;這些領域包括氣象學、基因組學、神經網路體學、複雜的物理模擬,以及生物和環境研究。這樣的限制也對網路搜尋、金融與經濟資訊學造成影響。資料集大小增長的部分原因來自於資訊持續從各種來源被廣泛收集,這些來源包括搭載感測裝置的行動裝置、高空感測科技(遙感)、軟體記錄、相機、麥克風、無線射頻辨識(RFID)和無線感測網路。自1980年代起,現代科技可儲存資料的容量每40個月即增加一倍;截至2012年,全世界每天產生2.5艾位元組(2.5×1018位元組)的資料。
大數據幾乎無法使用大多數的資料庫管理系統處理,而必須使用「在數十、數百甚至數千台伺服器上同時平行運行的軟體」(電腦集群是其中一種常用方式)。大數據的定義取決於持有資料組的機構之能力,以及其平常用來處理分析資料的軟體之能力。「對某些組織來說,第一次面對數百GB的資料集可能讓他們需要重新思考資料管理的選項。對於其他組織來說,資料集可能需要達到數十或數百TB才會對他們造成困擾。」
隨著大數據被越來越多的提及,有些人驚呼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了,2012年《紐約時報》的一篇專欄中寫到,「大數據」時代已經降臨,在商業、經濟及其他領域中,決策將日益基於資料和分析而作出,而並非基於經驗和直覺。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對大數據感興趣,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是商學院或諮詢公司用來譁眾取寵的buzzword,看起來很新穎,但只是把傳統重新包裝,之前在學術研究或者政策決策中也有海量資料的支撐,大數據並不是一件新興事物。
大資料的出現提升了對資訊管理專家的需求,Software AG、甲骨文、IBM、微軟、SAP、易安信、惠普和戴爾已在多間資料管理分析專門公司上花費超過150億美元。在2010年,資料管理分析產業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並以每年將近10%的速度成長,是整個軟體產業成長速度的兩倍。
經濟的開發成長促進了密集資料科技的使用。全世界共有約46億的行動電話用戶,並有10至20億人連結網際網路。自1990年起至2005年間,全世界有超過10億人進入中產階級,收入的增加造成了識字率的提升,更進而帶動資訊量的成長。全世界透過電信網路交換資訊的容量在1986年為281兆億位元組(PB),1993年為471兆億位元組,2000年時增長為2.2艾位元組(EB),在2007年則為65艾位元組。根據預測,在2013年網際網路每年的資訊流量將會達到667艾位元組。 |
-
2
查看全部評分
-
|
無諍三昧,斯為第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