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7-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2
- 在線時間
- 14881 小時
- 閱讀權限
- 200
- 積分
- 422417
- 帖子
- 23809
- 精華
- 11
- UID
- 2
|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0932465
「平林圳過水橋」、「林田圳虹吸式圳道」
記者田德財/報導
長久以來,鳳林鎮文史工作者都強調,鳳林鎮具有豐富的水圳文化,具有水圳渠道文化,終於露了曙光,花蓮縣文化局本月預告「平林圳過水橋」、「林田圳虹吸式圳道」均登錄為本縣歷史建築。
文化局說,位於鳳林鎮南平里的「平林圳過水橋」登錄理由,花蓮縣文化局說,為水圳跨溪構造之一種,屬水圳之局部,本案為密封方形涵管,兼作人行使用,具特殊性。為水圳跨越溪谷之重要工法。
文化局指出,位於鳳林鎮北林里的「林田圳虹吸式圳道」登錄為歷史建築的理由,花蓮縣文化局說,為林田圳跨溪、穿越河床之重要構造。為稻作農耕成功的關鍵設施,具保存價值。為水利工程水圳建造跨越障礙之重要工法 。
一群熱愛鳳林文史的工作者,曾在臉書發表了系列的「漫談鳳林水圳渠道文化資產」文章說,林田圳灌溉渠道自一九一七年引水後,滋潤了鳳林地區廣大的田野,其渠道共有三條支線:
一支線為綠色以台九線西側至鳳林山下一帶為主。二支線為淺棕色主要以台九線以東沿鳳信里向南至鳳仁里農園,再延伸至北林里東半部。三支線為黃色以今一村二村為範圍。
日治時期一九一四年開始設立官營移民村後,為了農業經營耕作,安定日本移民生活,林田圳的開鑿是必然的發展,水圳自萬里溪引入溪水一路向北奔流,貫穿昔日林田村的三大聚落:南崗(即大榮一村),中野(即大榮二村)與北林。自此開始,鳳林地區的農業生產才正式步上軌道。
其中最為特殊的就是「潛入河底的林田圳」,文史工作述文章介紹說,這條潛入河底的渠道是屬於上述的第二支線。但是當二支線渠道經過農園後,渠道卻面臨鳳林溪阻斷,圳水要如何引流自北林地區呢?
當年日本土木技師巧妙利用了一種潛盾式的名為「虹吸工」的工法,解決了圳水向北延伸的困境。這個工法是當渠道到達鳳林溪南岸時,透過工法在鳳林溪河底向下開鑿,構築一混泥土造的圳水隧道貫穿溪底,之後再穿出於鳳林溪北邊,銜接水位較低的水圳渠道引水而出。
巧妙的運用虹吸工法,讓人嘆為觀止,近百年後,昔日貫穿溪底的圳水依舊汨汨流出,滋潤著北林東邊一帶的田園。鳳林文史者說,利用潛盾溪底虹吸工法而出的圳水,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有空不妨走訪踏勘一下這難得的水圳文化資產。
鳳林文史工作者指出,平林圳一支是「汶水」(客家語,即濁水)、一支是「鮮水」(客家語, 即清水),「汶水」、「鮮水」喜相逢,各自奔流迎百年,合成一灌溉系統,以「平林圳」命名。
「汶水」來自支亞干溪(壽豐溪),水質較為混濁,於水源圳口的河頭處設有沉沙池,為平林圳一支線,「鮮水」源
自北清水溪,水質清澈潔淨,為平林圳二支線。
「汶水」引流自支亞干溪,在舊豐平橋東側堤防設有閘門引入,穿過肉品市場(屠宰場),經今新光兆豐分支往南流出(註:其中有一分支流向平林開發區,為兆豐公司以及榮開段與榮昌段等範圍的農地灌溉用,但未列入水利系統),在源頭處設沉澱池後,水道蜿蜒著在鄰近北清水溪處再往西轉折,以修築過水橋方式越溪而過,在河頭聚落前築水道流出。「鮮水」自北清水溪將流出山谷處穿窿洞與鑿水道向南而出,沿著山麓經河頭聚落後方奔流而下。
鳳林文史工作者發表的文章說,「汶水」一支線與「鮮水」二支線相逢在南平里八德路往河頭聚落的路上方約三百公尺處,因「汶水」水量較大,在此處設了閘門,引出一道分支往右流出(灌溉萬榮鄉見晴村與南平兵舍一帶)。
兩支線相逢過後的圳水,相繼越過鐵路與台九線公路,往東方的一片阡陌而去,滋潤著北鳳林一帶的田園,養育了無數的子民,平林圳自一九一八年的「鮮水」圳的開啟,接續「汶水」的興設,合成了這個水利灌溉系統「平林圳」,百年來「汶水」「鮮水」各自奔流迎百年再相遇。
|
-
2
查看全部評分
-
|
自律來自道德,請大家發言時互相尊重理性討論,避免使用情緒化的字眼!請響應桃花源無政治,並多體諒站務維護的辛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