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底滲漏是生態池的夢魘,尤其看圖你的池子位於坡地,更難解決,有幾個方法嘗試
1.鋪皂土毯,為生態工法常用,不過造價不便宜
2.隔成2-5個小池子抓漏,先將不漏水小池子蓄水,再逐步將會漏水的小池子做土堤隔開蓄水抓漏,最後把會漏水部份隔成一個堤坊隔開,或填土成人工島
3.鋪塑膠不透水布,再回填泥土,鋪高40-50公分底泥,也可植水生植物,當然長遠來看,較不健康
4.養池:鋪有機肥,堆草,落葉,稻桿與泥土混合灌水,腐化後慢慢底泥沈積,農場的植物葉子可丟入增加有機質,如果拉牛進到其中踩踏會更加速.但要一段時間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
5.池底植草皮,以狗牙根,鋪成低地草坪,再慢慢灌水,或雨季蓄水,慢慢增加蓄水度,這樣先期可確保水土保持,景觀也不錯,慢慢池子會逐步成蓄水低地;草坪蓄水時,蜻蜓,青蛙會在其間繁衍,是一種濕原型態的濕地,慢慢會蓄水,過一兩年再灌水提高水位
大部份的池子剛做好都蓄不了水,除非加鋪黏土層,否則都要一段時間慢慢才會增加保水能力,
但前堤是不能有裂縫,在坡地如果有裂綘還會造成水土保持問題,如池中突然裂開一個大洞,或導致邊坡或擋土牆蝕傾
坡地做水池要小心,不要強行做一個大水池,寧願2-4個小水池,等過幾年池邊穩固,池底蓄水穩定後,再破堤加大,也許會安全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