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查看 0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全台80萬公頃農地 22萬公頃休耕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4-1-18 06:19:11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政府推動的休耕政策,造成政府每年約需編列一○○億元預算用於休耕補助,對財政造成負擔,監察院對此政策,深入調查研究,調查工作告一段落,昨天公布調查結束並提出檢討方向。
  監察院說,政府為因應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及開放農產品進口,避免稻米生產供過於求,推出休耕、轉作等措施,選擇休耕之農民,每期作每公頃可獲新臺幣四萬五千元補助,若加上每月可領的老農津貼,即可不用辛苦種田,或面對各種天然災害及惱人的價格問題,也能有收入進帳,導致許多農民都走上休耕之途。據統計,臺灣共有八十餘萬公頃之農地,其中休耕期作面積約有二十二萬公頃,政府每年約需編列一百億元預算用於休耕補助,對財政造成負擔。
廢弛管理 良田成荒地
  休耕政策推動多年來,對照顧老農生活、安定農村經濟有所貢獻,但也出現不少問題,例如農民領取休耕補助後廢弛農田管理,大批良田成了荒地,蟲、鼠害波及鄰田影響正常農作生產,何況農民大量「離農」,更造成農村人力與經驗斷層。鑑於休耕農地缺乏管理,荒廢閒置無法地盡其利,政府還要編列大筆休耕補助,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因此檢討休耕政策之聲四起。
  監察院提出的新方向如下:
  為因應全球化、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之衝擊,並促進農業發展與農地資源之有效利用,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應持續掌握全國農地變動狀況,並建立農地總量管控平臺之可行作法。
 政府農業政策搖擺不定亦缺乏長遠規劃;輔導農民辦理休耕,已成為階段性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措施,為因應農業經營形態之轉變,應儘速綜合檢討調整休耕政策。
過多補貼致競爭力不足
  政府為維護稻米供需平衡仰賴計畫補助甚深,惟過多之補貼措施,對於農業產值無甚助益,且易導致農業競爭力不足。
  主管機關應研議減少休耕誘因或綜合檢討休耕給付制度,以促使農地活化。休耕農地應結合環境給付政策,提高休耕農地功能。主管機關對於得領取休耕補助之許可條件,應通盤檢討。
活化農地 維持稻米供需平衡
  為活化農地並維持稻米供需平衡,政府應加強輔導復耕農地種植各項進口替代、外銷潛力、地區特產及有機作物並協助完善產銷通路,以增進農業產值。
零星、個別之休(廢)耕農地易導致農田零碎,不利機械耕作,且會因雜草及病蟲害等而防礙周邊農業,政府允應進行全面調查,確實掌握農地休(廢)耕面積及區位,並加以分類,以作為相關政策調整之參考。
  落實擴大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調整經營結構、提升競爭力。國內農業環境已面臨農民年齡結構老化,及有意從農者對於農業整體發展環境及未來沒有歸屬感、沒有信心,政府應正視此一問題,妥適研謀解決方案
記者田德財/報導
1

查看全部評分

二戰後年老級的移民,僅移到鄰鄉的移民,移民渡晚年還有收入有成長的踏實者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全台80萬公頃農地 22萬公頃休耕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11-16 19:19 , Processed in 0.042689 second(s), 14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