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查看 1回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將「農業」與「非農業」分開來思考國家的農業問題,是行不通的。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發表於 2015-9-8 01:45:36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倒序瀏覽
新修正的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日前上路,未來只有農民、健保第三類被保險人及檢附有從事農業生產證明的自然人可興建農舍,以確保農地農用,避免買賣農地炒作的惡化。農委會立意甚佳,但此辦法修正卻可能導致農地價格大幅下跌,也可能衝擊農業縣的地方經濟。

主管機關可曾想過,在台灣,有多少農家期望農地降價?若農家主要以農為生,當然會希望農地降價,愈低愈好,以便擴大農場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國家經濟若主要是「以農立國」,當然也會有農地降價的農業政策與思維。但若農家主要以「非農業所得」過活,農地已成投資的資產,農民就會期望價格漲得愈高愈好。這些農家家裡或許有老人務農,同住的青壯子女從事農外職業(準業餘農家);或許家中已無務農老人,但繼承農地的青壯年以他業為生,只以業餘時間從事農事。這些業餘農家應是無心經營農業,持有農地資產待價而沽,這是人情之常,無可厚非。

所以農家所得的主要來源是「農業所得」?抑或是「非農業所得」?關係重大。根據農委會「農業統計年報」資料顯示,我國2013年平均每戶農家所得為98萬5343元,其中「農業所得」只有21萬3801元,只占近2成而已,其他8成農家所得的來源是「非農業所得」。而這「農業所得」不只包含主要經營的銷售淨收入,還包括政府各項福利補貼措施勉強支撐。而未來這兩成「農業所得」來源,很可能會隨著貿易自由化(加入TPP)、政府財政困窘、「生產型農業」無法順利擴大轉型為「新價值鏈農業」等繼續下降,導致農家所得惡化。

另根據黃樹仁研究台灣將近80萬戶農家的社會流動與農業經營變遷,推算結果發現,期望農地降價的農家只有5.08%,而期望農地漲價的農家高達94.92%。這樣的推算結果與我國農家所得有8成來自「非農業所得」統計資料的意涵相當一致。

對大部分農家而言,農地的價值已非生產工具,而是投資理財的重要資產,我國相當嚴格限制「農地他用」或「農地非農用」的土地管制法令是否應做通盤檢討,以利我國的城鄉發展及總體經濟,政府相關部門應參考地方政府、民代和農民的意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茲教授主張農業問題不能只就農業範圍內謀求解決,將「農業」與「非農業」分開來思考國家的農業問題,是行不通的。(作者為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中國時報)
6

查看全部評分

使用道具 舉報

Rank: 1

2#
發表於 2015-9-8 02:17:00 |只看該作者.....載入全部圖片 用LINE傳送 . 分享到FB
數據&分析 一致且正確.

使用道具 舉報

2home站內搜尋



回覆:將「農業」與「非農業」分開來思考國家的農業問題,是行不通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成會員

Archiver|手機版|2home 打造桃花源

GMT+8, 2024-11-17 18:12 , Processed in 0.042209 second(s), 11 queries
免責聲明:2home網站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網站之立場,2home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