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10-15
- 最後登錄
- 2024-9-24
- 在線時間
- 3162 小時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6455
- 帖子
- 2123
- 精華
- 0
- UID
- 76
|
台灣千萬不可以開放生產基改作物
陳 世 雄 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 教授 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 理事長
前言
據悉行政院於2008年3月6日召開「行政院生物技術產業指導小組」會議,將自2009年4月起,核准開放基因改造(Genetically modified)作物在我國種植。這些消息,已引起消費者恐慌,更引起生態環保及有機產業界的憤怒。身為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必須代表有機產業界站出來,表達嚴重關切與堅決反對立場。我們認為,台灣千萬不可以開放基因改造作物生產,不只因為種植基改作物嚴重破壞生態,危害消費者健康和相關產業健全發展,更會嚴重危害有機農業生存,特別是斷送農產品外銷的前途。
基改作物不可以供人類直接食用,這在先進國家是人盡皆知的事;在台灣卻沒人聞問,許多人每天可能盲目地吃進許多基改豆腐、豆漿、或木瓜,而不自知。最近歐盟已規定,餵食含基改作物超過0.9%以上(註:訂定此標準是因為飼料作物普遍遭基改生物污染,很難取得百分之百完全無基改成分飼料)飼料之動物肉品,不許出口到歐洲。英法大連鎖商Tesco、Sainsbury、Carrefour等為保護消費者,塑造企業形象,紛紛拒絕購買基改食品。台灣卻讓基改食品到處氾濫,完全不必標示,這是主管食品官員無能,消費者無知,商人和相關學者無恥所導致。美加基改作物對歐出口貿易近年來幾乎崩盤,從1996年的3億美元(280萬噸),到2001年剩下180萬美元(6,300噸),降幅達99% 。美國食品業Heinz、McDonald、Burger King也千方百計尋求非基改產品當食材,以改善形象。反觀台灣,每年進口250萬公噸黃豆,其中超過五成為基改作物。進口600萬噸玉米,其中超過三成為基改作物 。狀況與日本相同,但官僚體系之整體風險評估及管理能力遠不如日韓。台灣主管官署衛生署、消費者團體、生態保育團體,誰該出面要求加強管理?誰來關心消費者健康? 似乎沒人肯負責,消費者更是對食物的選擇權漠不關心。消費者這種冷漠和無知,真是令人着急;官員無能、商人和學者無恥,更是令人生氣。
我們知道,基改作物可能有一些好處:包括1.增強作物抵抗力。2.適應惡劣耕作條件。3.增加作物產量。4.改良作物營養成分。5.改善食物外觀、味道或口感。6.改變作物特性。但基改作物也有許多缺點與隱憂:例如1).採用基因工程技術,讓作物具有殺蟲能力,恐會傷及無辜昆蟲或生物。2).基因改造作物的殺蟲基因或抗除草劑基因,轉移到野草基因組,可能產生超級野草。3).基因改造後的害蟲可能演化出抗殺蟲蛋白的能力;耐除草劑作物田的野草,也可能對除草劑免疫。4).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及社會公平正義的威脅。種種潛在的風險,實在不容忽視。
歐洲國家近年來提倡道德交易(ethical trade),強調在社會、環境和經濟責任感下生產的產品,才是符合道德交易的產品。有機農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其規範包括要隔離工業、非有機農場以及基改作物等潛在之污染源,包括製造堆肥的材料都不能含有基改作物成分。近年來包括Heinz、McDonald、Burger King等都積極尋求非基改農產品,使得美國基改農民面臨到採收、調製、分裝,都要做到與傳統農產品隔離的要求。76%的美國玉米農民表示,若要進行隔離,會拒絕再種植基改玉米。我們的農民,有沒有人去指導這些知識?答案是否定的。
台灣沒有條件開放基改作物
我們嚴正呼籲應該將生物科技回歸到上游的「基因定序」與「基因標誌」,而不是盲目的去從事下游的「基改生物」之製造。同時也要加強進口農產品的檢驗,立法嚴格要求基改作物之標示,而不是反過來讓非基改作物作標示。嚴格標示目的是讓消費者有充分的選擇權。最終目標應建立非基改家園。夏威夷銷日本的木瓜因為被查驗含有基改慘遭退貨,導致夏威夷木瓜產業崩盤。殷鑑不遠,台灣怎麼能盲目跟進,來扼殺台灣農產品的外銷機會?台灣濫植基改木瓜是基改食品風險管理上的重大疏漏。保守估計,我們有木瓜農戶6500人,每年種植木瓜面積3800公頃,產量140,000噸,產值超過20億。如果外銷出問題,那些人該負責任?
歐盟已經訂定法規,嚴格要求食物原料含有0.9%的基改成分就必須做明確的標示,一般而言,標示有基改成分的食品,在歐洲的銷售狀況會大受影響。雖然這些規定並未要求飼料中含基改作物的肉品也要有標示說明,但在歐洲民眾的強大壓力下,法國超商集團家樂福,已經同意淘汰以基改飼料餵食的家禽和豬肉肉品。絕大多數的基改作物都只考慮作物的產量和抗性,很少顧慮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消費者必須了解基改作物和食品的危險性,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長遠的風險。
中國食用基改作物是因為人口多,吃不飽;美國倡導基改作物是為推銷其產品,維護其專利。而且美國已深陷基改作物泥淖,無法自拔。目前美國玉米50~83%混雜,油菜83 ~ 100%混雜基改品種。76%玉米農民表示,若需隔離,將不再種植基改作物。拜耳公司之子公司Crop Science推出基改水稻,污染長粒米而面臨官司控訴。孟山都公司2004年5月宣佈,暫停已投資研發8年之抗除草劑小麥。StarLink玉米混雜食品事件,該公司因為未執行必要隔離措施,蛋白質Cry 9C混雜到其他供人類食用的玉米產品,導致公司損失超過10億美元。 Syngenta副總裁Wally Beversdorf :仍繼續基改科技研究,但研發主力為上游之「基因定序」及「基因標誌」。而非下游之「基改生物」。經濟趨勢基金會Jeremy Rifkinu也認為應利用基因標誌輔助選種,而不該盲目發展基改作物。
台灣跟著跨國公司起舞,真是不智。筆者在擔任中興大學農藝學系主任期間,曾聘請一位Syngenta公司研究員藍博士回系上任教,他直言台灣沒有條件發展基改作物。因為大部分基因轉殖專利掌控在Monsanto、Syngenta手中,只要台灣釋出基改作物,這些跨國公司馬上來收專利費,最後獲利的只是跨國公司。我們撈不到好處,遭殃的只是農民和消費者。基改作物不可以直接供人類食用,如果要開放基改木瓜,我們會建議消費者煮熟了再吃。
開放基因改造作物種植是極為不智的決策,只順遂了少數生物科技研究者的目的和私利,卻危害消費者健康和產業健全發展,特別是斷送農產品外銷的前途。我們不能因為少數利欲薰心的所謂學者,斷送台灣的農業前途,殘害台灣的生態。任何有關基改作物的決策,都要聽取各方的意見。回想當初美國農部官員聯合農藥公司,威脅卡森女士不得發表「寂靜的春天」一書的往事,讓人不禁感嘆,社會上唯利是圖之徒太多;正直剛毅之士難覓。
人的所知有限,我們累積的經驗還不夠長久。想想當初X光發明之初,有許多人好奇,全家大小去拍骷髏照,掛在客廳,引為時髦。最近教廷定義七大不赦之罪,其中之一就是從事基因改造生物。人應該要有智慧和慈悲,悲天憫人,而不是唯利是圖,為所欲為。人們一再重覆做傻事,有權決定開放基改作物的公務員,豈可不慎!
結論
我國是基改作物主要進口國,基改的污染不但會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也會威脅國人的健康。政府有責任提醒消費者,基改作物不可以直接供人類食用。我經常批評現代人價值觀錯亂,講究用名牌、開名車,但對吃進肚子,攸關健康的食物,卻從不計較。國人應該知道我們有選擇食物的權力。不可以像豬一樣,廠商進口什麼、餵你吃什麼、你就吃什麼。無知的消費者,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會覺醒?呼籲消費者學聰明,要展現力量,維護自己的權益。我們應該儘速立法禁止任何開放基改生物種植及養殖行為,嚴格執行食品基改標示。有機農業絕對不是反科技,但研究是一回事;把它吃進肚子,變成身體的一部分,則是另一回事,我們必須慎重其事。有機農業界提出嚴正的宣誓,反對開放基改作物在台灣種植,最終目標在建立台灣為非基改家園。 |
-
4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