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6-15
- 最後登錄
- 2018-8-31
- 在線時間
- 603 小時
- 閱讀權限
- 10
- 積分
- 145
- 帖子
- 65
- 精華
- 0
- UID
- 5177
|
本文章最後由 chlu 於 2010-3-31 21:51 編輯
原文登戴於3月21日自由時報。
〔記者王善嬿/嘉義報導〕為了實踐永續環保理念,新港文教基金會開闢7分地稻田,以自然農法種植稻米,第二年第四期稻作近日收割,品質穩定推出「自然米」,成為公教家庭最愛。
不施肥、不噴灑農藥的自然農法,打著讓大地回歸自然,生產出對環境、人體都健康的稻米旗幟,讓許多人心動,但真正身體力行的不多。
2年前,新港文教基金會受嘉義市「洪雅書房」影響,董事長張瑞隆與前農會總幹事林華有共提供面積7分的農田,讓基金會嘗試實踐自然農法。
張瑞隆表示,撿垃圾、綠美化環境固然也是環保工作,但更積極的做法,應該是讓土地照自然規律走,避免土壤酸化、毒化,影響人體健康。
基金會種稻2年來發現,雖然用自然農法的產量較一般農田要少,但颱風來時,卻比其他稻穀更屹立不倒,也減少施肥與農藥成本。
基金會採用自然農法耕作第二年,已可自行培育秧苗,推出的「自然米」不僅可供給自營的餐廳使用,也成了無法當自耕農,又想兼顧養生的上班族、公教人員的最愛,只是販賣的比例不高,產出的2000多公斤稻米,幾乎有6成成了基金會分享給地方、好友的伴手禮。
張瑞隆強調,本來種稻就沒想過營利目的,推出「自然米」是希望販賣「永續環保」觀念,也將持續推廣,讓更多人知道。 |
|
|
|
|
|